上古羲农黄帝及臣岐伯所作《天元玉册》、《本草》、《灵枢素问》三经为医书之鼻祖,厥后而汉唐而宋元而明清,代有传书,独儿科专集寥落如晨星,且皆缺而不全,杂而不纯,泥古而不通今,构虚而不核实。虽鄙陋如守真,愚钝如守真,犹知医之难在乎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合名物象数兼赅之为难也。
儿科之难在乎不精方脉妇科,透彻生化之源者不能,作儿科之尤难上难也。婴儿肌肤薄,营卫疏,触感则万端传变;脏腑柔,骨筋脆,遇伤则全体动摇。前贤云∶小儿有病,外不过六淫,内不过胎毒饮食。创是说者辄谓治小儿之病不难,孰知小儿之喜怒哀乐较成人更专且笃乎。无病之儿赖父母,有病之儿赖乎医。父母唯恐其儿之饥而不虑其过饱,唯恐其儿之寒而不虑其过暖,实不知饱暖太过即致病之媒也。儿有病而延医,则治病之权责在医。
昔医云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因误会纯阳二字,有病恣用苦寒,苦能渗湿,殊不知人 虫也,儿体本属湿土,湿重者肥,湿轻者瘦,安可尽渗其湿而令儿枯槁乎。寒能泻火,更不知唯壮火可减,少火则儿所赖以生者,愈泻愈瘦,愈化愈燥,重伐胃汁,势不变为痉厥者几希。甚至感本外标,用羌、防、柴、葛、麻黄、细辛以虚其腠理;邪非内实,用蝎、蚣、脑、麝、芫花、大戟以削其元精,小儿何辜,冤成大错,言之痛心。李士材曰∶用古方疗今病,不啻折旧料改新房。诚哉是言也。夫药以治疗,有是病而服是药病当之,无是病而服是药气当之。治未药之病则但求其中的,治误药之病则病不免于牵缠。守真不才,爰将生平实验着儿科,颜曰萃精,以表阅两寒暑聚精会神之微意也。
窃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证宜详表里阴阳虚实寒热,方宜按君臣佐使性味功能,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本斯意以成编。谁非父母,谁无儿子,所愿注目先机防汛,永庆筑堤之固,罗胸定算,临渴无忧掘井之艰,天下之儿皆寿,此守真朝夕虔 ,寿世寿民之一瓣心香也。
民国十八年十月既望闽侯陈守真自序于汉口法租界三德里之医室
- 李序
- 自序
- 凡例
- 卷一总论
- 胎婴说
- 护胎说
- 脏腑生成说
- 论儿之寿夭
- 辨儿之变蒸
- 卷二初生门
- 初生保护
- 附养子十法
- 初生拭口
- 初生断脐
- 初生洗浴
- 初生哺乳
- 初生乳核
- 初生剃头
- 初生无皮
- 初生胎黄
- 初生胎赤
- 初生不啼
- 初生不乳
- 初生不小便
- 初生不大便
- 初生二便不通
- 初生眼不开
- 初生吐不止
- 初生肛门内合
- 初生噤口
- 初生撮口
- 初生脐湿脐疮
- 初生脐突
- 初生脐风
- 初生啼哭不止
- 初生夜啼
- 初生遍身鱼泡
- 初生螳螂子
- 初生猢狲疳
- 初生阴囊过大
- 初生阴囊缩入腹
- 初生赤游风
- 卷三身体诸病门
- 首叙四诊要言
- 面部五脏部位
- 察面色
- 审苗窍
- 听五声
- 验指纹
- 切周岁脉
- 勘病状
- 解颅
- 颅肿
- 囟陷
- 发不生
- 齿不生
- 五软症
- 五硬症
- 头面红疖及软疖
- 目烂
- 耳聋
- 耳痛
- 耳脓
- 鼻渊
- 鼻衄
- 鼻塞
- 唇肿
- 唇疔
- 口臭
- 口疮
- 口糜
- 口生疮
- 舌胀
- 舌菌
- 舌弄
- 舌重
- 牙疳
- 牙痛
- 咽喉肿痛
- 颈上生对口疮
- 龟背
- 龟胸
- 卷四伤风门
- 风解
- 肺伤风
- 太阳伤风
- 破伤风
- 卷四伤寒门
- 寒解
- 寒邪伤表
- 卷四伤暑门
- 暑解
- 因暑受寒为阴暑
- 因暑受热为阳暑
- 伤暑复感风寒
- 卷四伤湿门
- 湿解
- 湿热证
- 寒湿证
- 燥解
- 伤燥潮热
- 伤燥发热
- 卷四火热门
- 火热解
- 肝热
- 心热
- 脾热
- 肺热
- 肾热
- 卷四感冒门
- 感冒风寒夹食
- 感冒风寒夹热
- 感冒风寒夹惊
- 卷四时疫门
- 时疫解
- 时行瘟疫
- 瘟痧疹
- 风温
- 暑温
- 秋疫
- 冬温
- 卷五惊风门
- 惊风辨
- 大惊猝恐
- 急惊风
- 急惊后调理法
- 慢惊风
- 慢惊夹热夹痰
- 慢脾风
- 卷五痫症门
- 痫解
- 阴痫
- 阳痫
- 惊痫
- 痰痫
- 食痫
- 风痫
- 卷五痘证门
- 痘解
- 种痘解
- 审天时可种不可种
- 验儿体可种不可种
- 痘苗
- 论种痘已出时期
- 调寒暖
- 慎饮食
- 补种
- 治痘损破脓水不止
- 治痘溃烂
- 治痘溃烂流血不止
- 未种而自出痘
- 卷五麻疹门
- 麻疹解
- 麻疹轻重辨
- 麻疹证象并主治大纲
- 麻疹初潮辨证
- 麻疹已现治法
- 麻疹宜避风寒
- 麻疹忌食生冷
- 麻疹忌食辛辣
- 麻疹忌食诸肉、鸡、鱼、盐、醋等物
- 麻疹忌用补涩
- 麻疹收没太早
- 麻疹出透热不退
- 卷六霍乱门
- 霍乱解
- 干霍乱
- 湿霍乱吐泻交作
- 卷六疳证门
- 疳解
- 脾疳
- 疳泻
- 疳肿胀
- 疳痢
- 肝疳
- 心疳
- 疳渴
- 肺疳
- 肾疳
- 疳热
- 脑疳
- 眼疳
- 鼻疳
- 脊疳
- 蛔疳
- 无辜疳
- 丁奚疳
- 哺露疳
- 卷六疟证门
- 疟解
- 风疟
- 寒疟
- 暑疟
- 湿疟
- 食疟
- 疟痰疟饮
- 卷六痢证门
- 痢解
- 寒痢
- 热痢
- 时痢
- 噤口痢
- 卷六疝证门
- 疝解
- 寒疝
- 湿热兼寒疝
- 胎疝
- 阴肿
- 小肠气
- 卷六淋证门
- 淋解
- 寒淋
- 热淋
- 石淋
- 血淋
- 卷六黄胆门
- 黄胆解
- 阳黄
- 阴黄
- 卷七痰证门
- 痰证解
- 燥痰
- 湿痰
- 卷七血证门
- 血解
- 衄血
- 吐血
- 便血
- 溺血
- 卷七汗证门
- 汗解
- 自汗
- 盗汗
- 卷七咳嗽门
- 咳嗽解
- 肺寒咳嗽
- 肺热咳嗽
- 食积咳嗽
- 风寒咳嗽
- 卷七喘证门
- 喘解
- 火热喘急
- 肺虚喘急
- 风寒喘急
- 痰饮喘急
- 马脾风
- 卷七吐证门
- 吐解
- 呕吐哕辨
- 伤乳吐
- 伤食吐
- 夹惊吐
- 痰饮吐
- 虫吐
- 虚吐
- 实吐
- 寒吐
- 热吐
- 卷七泻证门
- 泻解
- 伤乳食泻
- 中寒泻
- 火泻
- 惊泻
- 脐寒泻
- 脾虚泻
- 飧泻
- 水泻
- 卷七积滞门
- 积滞解
- 乳积
- 食积
- 卷七癖疾门
- 癖疾解
- 癖疾
- 卷八水肿门
- 水肿解
- 风水肿
- 湿水肿
- 风湿肿
- 阳水
- 阴水
- 卷八腹胀门
- 腹胀解
- 虚胀
- 实胀
- 卷八三消门
- 三消解
- 消渴
- 消饥
- 消浊
- 卷八头痛门
- 头痛解
- 风寒头痛
- 风热头痛
- 卷八腹痛门
- 腹痛解
- 食痛
- 寒痛
- 虫痛
- 内食外寒腹痛
- 卷八杂证门
- 童痨
- 客忤
- 中恶
- 盘肠气痛
- 痞块
- 虫症
- 二便秘结
- 肛肿翻出
- 附∶外治九法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