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十四条)
凡治毒症之法,须看其气血壮盛者,多服凉药不妨。如气血衰弱者,凉药不可多用,多则气血愈衰,即用十八味神药为妥。
凡治喉中红肿者,须视或痈、或蛾,认症不真不可下他药。先用六味汤一服,吹金不换。然后查清,加减可也,切不可轻易加减。急者先针患上出血亦可。
凡帝丁在咽喉当中,为人一身之主宰,动刀针时切宜防犯,犯则血出不止。痼肿极难治也。
凡夜深看症,须得细照,再三推详。如见症不真,不可轻用刀针,乱投药石,先服六味汤一帖,令患者漱吃,以俟天明再看。
凡看症或病者痛肿,口不能开,吹药不得者,灸颊车穴三、五壮,或用通关散吹鼻内,或煎水灌于鼻中亦可,令病者连连咽下,开口为度。
凡针舌下两边青筋,血出鲜者易治,成块黑者死。
若痰血热结于胸中,连服凉膈散,消痰解毒为妙。
凡诸药料,必须拣道地者预备,俱为细末,临期急用,将白滚水泡一刻,去渣,频漱咽下为度。如煎,不可多煎,数滚为准,多煎则不效矣。
凡每年有时疫喉风,俗名鳗鲤瘟。两腮肿胀,沿街遍巷有一门传染者,此症乃少阳经之患。用六味汤加苏叶、羌活、牛蒡、柴胡各一钱,服之可愈。如一门人多,用十服之料,煎一大锅,每人分吃。
凡针必须以银打就,细如大引针,头上一粒如菜子样,略凿一小缺。有用针头灸之法,取其易放艾员耳。
凡艾要陈者为妙,员如小绿豆大,置于针头缺处,以香燃之灸,或多少不一,看症之轻重耳。(此为针头灸。)
凡喉枪不可用钢阔头长大者。近来病患多畏用手法,况喉间地步窄侧,如动手之时,病者或摇头退缩,恐伤他处。必要或铜,或金银,外打一小筒,中藏利刃,收放在手,捺出则锋露,收之则藏,不伤别处矣。
凡针身、首、四肢之穴必用细针,惟十指五穴,可用三棱针针之,以血多为妙。
凡看症,若病者以舌叠起,则不见喉间矣。必须以物压之,则舌不叠起矣。或骨,或牙,或角皆可,压舌之具。
凡治应病方药,必须根据此分量,不可因药味太重,以大黄等为峻利,心生疑忌,不敢服之。余存心济世,决不用重剂误人。古云∶有病则病当之,岂有害于患者哉。更不可轻听人之言,反误其事。惜乎!
- 叙
- 卷之一
- 咽喉大纲论
- 喉舌分经说
- 咽喉看治法总要
- 十六绝症
- 又四绝症
- 右手图
- 左手图
- 针穴图
- 卷之二
- 精选应用诸方(九方)
- 制药法(四法)
- 爰采应用诸方(十二方)
- 卷之三
- 咽喉门第一(十一症图说)
- 帘珠喉
- 呛食哑喉
- 内外肿喉
- 风热喉
- 紫色虚喉
- 喉癣
- 喉疳
- 飞扬喉
- 虚哑喉
- 声哑喉
- 烂沙喉
- 乳蛾门第二(七症图说)
- 双乳蛾
- 单乳蛾
- 烂乳蛾
- 风寒蛾
- 白色喉蛾
- 石蛾
- 伏寒乳蛾
- 卷之四
- 喉痹门第三(七症图说)
- 烂喉痹
- 白色喉痹
- 寒伏喉痹
- 双喉痹
- 单喉痹
- 淡红喉痹
- 走马喉痹
- 喉风门第四
- 内肿锁喉风
- 缠喉风
- 匝舌喉风
- 虚烂喉风
- 白色喉风
- 酒毒喉风
- 劳碌喉风
- 酒寒喉风
- 肿烂喉风
- 肺寒喉风
- 辛苦喉风
- 淡红喉风
- 卷之五
- 喉痈门第五(十一症图说)
- 伏寒喉痈
- 肿烂喉痈
- 淡白喉痈
- 大红喉痈
- 声哑喉痈
- 单喉痈
- 外症喉痈
- 兜腮喉痈
- 舌上痈
- 舌下痈
- 上痈
- 大舌门第六
- 木舌
- 白肿舌
- 烂边舌
- 红点紫舌
- 纯紫舌
- 座莲花舌
- 重舌
- 莲花舌
- 黄焦舌
- 舌上珠
- 舌下珠
- 左雀舌
- 右雀舌
- 卷之六
- 小舌门第七(五症图说)
- 胃火小舌
- 胃毒小舌
- 积热小舌
- 纯白小舌
- 悬旗小舌
- 杂喉门第八
- 松子喉疔
- 走马牙疳
- 喉单
- 喉菌
- 喉瘤症
- 叉喉瘤
- 左阴疮
- 右阴疮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