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诸水肿方

《集验方》 洪氏 1.1千字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曰∶水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彭彭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腹陷而不起,腹色不变;鼓胀者,腹身皆肿大,大与肤胀拟也,其色苍黄,腹脉起;肠覃者,寒气客于少腹,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瘦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始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月,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时下;石瘕者,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血不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医心方》卷十)

治水肿方。

黄犍牛尿一饮三升,若不觉,更加服之,以得下为度,治老小者宁从少起,饮半,亦可用后方。(《外台》卷二十)

又方

猪肾一枚,分为七脔,甘遂一分,末筛为散,以粉肾,微火炙令熟,食之,至三、四脔,乃可止,当觉腹中鸣,转攻两胁下,小便利,去水即愈。若三、四脔不觉,可食七脔令尽。(《外台》卷二十)

治大水肿,腹如鼓,坚如石方。

葶苈(一升,熬) 椒目(一升) 芒硝(六两) 水银(十二两)

上四味,以水煮练水银三日三夜,数益水,要当令黄白以合,捣药六万杵,自令相合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日增一丸至十丸,不知,更从一丸始,病当从小便利,当饮好牛、

二十)

周大候正大将军平公于礼患气兼水,身面肿,垂死,长寿公姚僧垣处二方,应手即瘥,先服汤方。

桑根白皮(四两) 橘皮(二两) 海藻(三两,洗去咸) 茯苓 郁李仁(碎,各四两) 赤小豆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甚效。《古今录验》治气水身肿胀满。

姚大夫治燕公雍州录事于志光送云∶从来知不能服汤,事较急,勿不努力服之。服此汤若微觉为益,频服三、两剂,勿不服。此药甚易,必无逆忤,如不能服,可服后丸,丸迟不应急耳。

又方

橘皮(五分) 郁李仁(十分) 茯苓(八分) 葶苈(六分,熬) 防己 桑根白皮(各五分)

上八味,捣下筛,蜜和丸,取 白皮火炙焦黄煮饮,服十丸如梧子,日再服,若不得宣通,稍稍加,常以宣为度。渴者饮此方。老蒋公处与张大夫家效。忌酢物。(《外台》卷二十)

治但两足肿者方。

锉葱叶煮令烂以渍之,日三、四度,良也。(《外台》卷二十)

治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肿方。

大豆(五升) 防己(四两) 桑根白皮(切,三升) 白术(四两) 泽漆叶(切,三升) 射干(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半,煮取六升,去滓,内好酒三升,更煎取五升,分五服,日再夜一。余煎明日服之。(《外台》卷二十)

治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灸法。

灸关元。(《外台》卷二十)

又灸石水法。

灸章门、然谷。(《外台》卷二十)

治暴患遍身肿满方。

大豆

上一味,捣筛为散,粥清服三方寸匕,日再,甚良验。(《外台》卷二十)

治身体暴肿如吹方。

巴豆(三十枚,合皮 咀)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绵内汁中以拭肿上,随手减矣,日五、六拭,勿近目及阴。(《外台》卷二十)

治男女心上胀满,胸背痛,食进少,面微似肿,小便如涩方。

杏仁(八分,熬) 橘皮(五分) 苏子(三合) 防己(五分) 葶苈(六分熬) 茯苓(八分)

上六味,捣筛,蜜和为丸,如小豆,细切桑根白皮煮为饮,用服此丸,初服十丸,日再,渐加至三十丸。(《外台》卷二十)

治水腹大脐平者法。

灸脐中,腹无文理者不可治。(《外台》卷二十)

治水腹胀皮肿法。

灸三里,风水灸解溪。(《外台》卷二十)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