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灸,先审其是何病症,取何穴道,再以病患中指节为一寸,量准寸分,以墨点其穴,候灸。
一灸法,用生姜一大片,原二分许,将灸盏之足钉在姜片之上,照灸盏之孔,将银针穿通姜片,平放应灸穴上。即将艾绒捏作一团,置于盏内,再上药料,将艾点燃。少顷,则药气即可透入。如觉热甚难禁,可将银盏提起片时,仍即放下,看盏内药将燃尽,即取起另换。每一次,换药三四回,便可收止。每日或一次,或两次弗论。
一用灸,宜天气温和,密室无风之所,焚一炉香,照法用灸。若遇人神所在,不宜灸之,切须忌避。孕妇亦不宜用。
一灸后,必须静卧片时,待其药气周流于脏腑脉络之内,自然畅快病出,切切慎风节食、保精养神,为第一着。
一灸穴,宜审轻重。上体及当骨处,灸宜少。下体及肉浓处,灸多无害。
目录
- 刘序
- 凡例
- 正面图(图缺)
- 背面图(图缺)
- 指节图
- 灸盏图
- 灸药神方
- 人神在曰不宜灸单
- 十二时人神所在不宜针灸歌
- 十二支曰人神所在不宜针灸歌
- 十干曰人神所在不宜针灸歌
- 尻神图
- 九宫尻神歌
- 应灸七十症
- 中风
- 尸厥
- 偏风
- 眩晕
- 痿症
- 痹症
- 劳伤
- 咳嗽
- 喘症
- 血症
- 汗症
- 肺痿
- 肺痈
- 惊悸怔忡
- 健忘
- 阳痿
- 阴痿
- 臌胀
- 肿满
- 瘕
- 癖
- 疝气
- 伏梁
- 奔豚
- 香港脚
- 腹鸣
- 噎膈
- 反胃
- 霍乱
- 头痛
- 心腹痛
- 背痛
- 胁痛
- 腰痛
- 耳聋耳鸣
- 目疾
- 咽喉
- 齿痛
- 鼻血
- 脑漏
- 脱颏
- 遗精
- 浊症
- 淋痛
- 溺血
- 遗溺
- 便血
- 脱肛
- 痔疮
- 泄泻
- 痢疾
- 伤寒
- 热病
- 疟疾
- 黄胆
- 癫病
- 痫症
- 癞病
- 疹病
- 痰疾
- 饮食
- 调经
- 血崩
- 带下
- 种子
- 胎漏
- 产后
- 胞衣不下
- 惊风
- 疳劳
- 太乙神针
- 药方
- 用针法
- 穴道取寸法
- 正面穴道证治
- 背面穴道证治
- 太乙神针正面背面穴道诗
- 附:雷火针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