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身不静烦心扰,不躁难眠作热观,懊 烦甚无冷病,惟躁阴阳表里看。诸烦无论三法后,便软栀竹等汤煎,便硬白虎三承气,躁同阴见便属寒。
【注】身为热动而不安谓之躁,心为热扰而不宁谓之烦。烦则扰于内,躁则动于外,故有心烦而无身烦,有身躁而无心躁也。大抵烦属阳,躁属阴。若懊 心中反复颠倒,烦不得眠,不与躁同见者,皆无冷病。当作热观也。惟躁则不然,当分表里阴阳取治。故太阳有不汗出而烦躁,谓之在表,大青龙证也。阳明有心下硬之烦躁,谓之在阳,白虎汤证也,三阴有吐利手足厥之烦躁,谓之在阴,四逆辈证也。诸烦,谓烦不眠懊 也。无论三法后,谓不论已经、未经汗、吐、下三法之前后也。但大便不硬者,以竹叶石膏、温胆、栀子豉等汤主治可也。便硬者,量其热之深浅,以白虎、三承气汤主治可也。躁同阴见,谓躁同三阴证见,便属阴寒之躁,宜四逆、理中、吴茱萸汤主治可也。
目录
- 卷一
- 卷一
- 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
- 太阳风邪伤卫脉证
- 太阳寒邪伤营脉证
- 风寒营卫同病脉证
- 误服三汤致变救逆
- 三阳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 阳明表病脉证
- 阳明热病脉证
- 阳明腑病脉证
- 阳明慎汗慎清慎下
- 少阳脉证
- 少阳病用柴胡汤加减法
- 少阳禁汗禁吐禁下
- 少阳可吐可汗可下
- 三阳合病并病
- 三阴受病传经欲愈脉证
- 太阴阴邪脉证
- 太阴阳邪脉证
- 太阴阳明表里同病
- 少阴阴邪脉证
- 少阴阳邪脉
- 少阴太阳表里同病
- 厥阴阴邪脉证
- 厥阴阳邪脉证
- 少阴厥阴外热里寒脉证
- 两感
-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 表证
- 里证
- 阳证
- 阴证
- 阳盛格阴
- 阴盛格阳
- 阳毒
- 阴毒
- 卷二
- 表热里热阴热阳热
- 恶寒背恶寒辨
- 恶风
- 头痛
- 项强
- 身痛
- 烦躁不眠懊
- 自汗头汗
- 手足汗
- 潮热、时热
- 谵语、郑声
- 渴证
- 舌苔
- 胸胁满痛
- 呕吐
- 往来寒热如疟寒热
- 目眩耳聋
- 腹满痛
- 吐证
- 热利寒利
- 但欲寐
- 阴阳咽痛
- 气上冲
- 饥不欲食
- 手足厥逆
- 少腹满痛
- 神昏狂乱蓄血发狂
- 循衣摸床
- 太阳阳邪停饮
- 太阳阴邪停饮
- 少阴阳邪停饮
- 少阴阴邪停饮
- 喘急短气
- 心下悸
- 战振栗
- 呢逆哕噫
- 结胸
- 痞硬
- 发黄
- 疹斑
- 衄血
- 吐血
- 大小便脓血
- 颐毒
- 狐惑
- 百合
- 热入血室
- 食复劳复
- 房劳复阴阳易
- 卷三
- 类伤寒五证
- 停痰、伤食、香港脚、虚烦、内痈
- 冬温、寒疫、瘟疫
- 温病、热病
- 风温
- 温疟
- 湿温
- 中、温毒、风湿
- 痉证
- 易愈生证
- 难治死证
- 汇方
- 伤寒附法
- 双解散完素解利初法
- 河间解利后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