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病主治汤方门

《慎柔五书》 胡慎柔 2.61千字

治男子血虚,有汗潮热。(以下诸方皆甘温加辛散,有略佐苦降酸敛者。有汗潮热,无汗潮,行气行血佐之。强筋即补气固气兼到,而又无壅满之虞,桂、附、参、 桓多流弊。)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川归 黄 肉桂 陈皮 远志 熟地 五味子

姜、水煎。

补中益气汤 治气虚,有汗,潮热。

见虚损门。

治血虚,无汗,潮热。

人参 茯苓 陈皮 桔梗 枳壳 前胡 川芎 地黄 川归 白芍 甘草 半夏 紫苏 干葛

姜、枣,水煎。

治气虚,无汗,潮热。

人参 白术 茯苓 赤芍 当归 柴胡 葛根 甘草 半夏曲

姜、枣,水煎。

八物汤 治女子血虚,有汗,潮热。

见损虚门。

治气虚,无汗,潮热。

白术 葛根 半夏 柴胡 白茯苓 人参 赤芍 当归 甘草

姜、枣、水煎。

治气血两虚,无汗,潮热。

白术 茯苓 甘草 白芍 归身 柴胡

姜、枣、水煎。

治咳嗽,咯血(咳嗽由于阳明冲任上虚,血不温养;咯血由于络血为邪气吸摄,不能匀布。《内经》所谓真邪相攻乱而相引也。)

人参 五味子 桑白皮 白术 黄 白茯苓 地骨皮 熟地 柴胡 归身 前胡 陈皮 甘草 枳壳 桔梗

渴加乌梅半个;热加青蒿、知母。

治吐血后咳嗽。(此系任脉上虚,肺失温养,方中多用清肺,未合。)

知母 贝母 天冬 麦冬 款冬花 天花粉 苡仁 杏仁 五味子 甘草 兜铃 紫菀 百合 桔梗 阿胶 当归 生地 紫苏 薄荷 姜煎,入饴糖一匙,日三服。血盛,加蒲黄、茜根、藕节、大蓟、小蓟、茅花。痰,加南星、半夏、橘红、茯苓、枳壳、枳实、栝蒌仁。喘盛,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莱菔子、葶苈子、苏子。热盛,加山栀、黄连、黄柏、连翘。风盛,加防风、荆芥穗、金沸草、甘菊、细辛、香附。寒盛,加人参、芍药、桂枝、五味子、白蜡。

治骨蒸。

人参 黄芩 知母 地黄 葛根 石膏 粳米 麦冬 甘草

浮小麦一撮,水煎。

二十四种蒸病用药法。以下方法,俱从五蒸汤见症加减。

所谓劳蒸者,毛折发焦,肌肤甲错,其蒸在皮。又症舌白唾血。加石膏、桑白皮。

外热内寒,身振肉 ,其蒸在肉。又症食无味而呕,烦躁不安。加芍药。

发焦,鼻衄,或复尿血,其蒸在血。加生地、当归、童子小便。

身热烦躁,痛如针刺,其蒸在脉。又症唾白,浪语,脉络乱,缓急不调。加生地、当归、童便。(痛如针刺,血滞而散,不能融活故也。)

爪甲焦枯,眼黑胁痛,其蒸在髓。又症髓沸骨中热。加天门冬、当归、生地。

头眩,热闷,涎浊,眵泪,其蒸在脑,加生地、防风。

男子失精,女子白淫,其蒸在玉房。加知母、黄柏、当归、芍药。

乍寒乍热,中脘烦闷,其蒸在三焦,加竹叶、石膏。

小便赤黄,凝浊如胶,其蒸在膀胱。又症右耳焦。加泽泻、滑石。

大便秘泄,腹中雷鸣,其蒸在小腹。又症下唇焦。加赤茯苓、木通、生地。

大腹阴痛,口舌干疼,其蒸在大肠。又症右鼻孔干痛。加大黄、芒硝。

口鼻干燥,腹胀自汗,睡卧不安,其蒸在胃。又症舌下痛。加石膏、粳米、大黄、芒硝、干葛。

口苦耳聋,两胁下痛,其蒸在胆。又症眼色白。加柴胡、栝蒌。

里急后重,肛门闭涩,其蒸在广肠。加(缺)

小腹 痛,筋脉纵缓,阴器自强,其蒸在宗筋。加(缺)

眩晕下泪,躁怒不常,其蒸在肝。又症眼黑。加川芎、当归、前胡。

舌黑气短,烦闷洒淅,其蒸在心。又症舌干。加黄连、生地、当归。

唇干口疮,胸腹胀满,畏寒不食,其蒸在脾。加芍药、木瓜、苦参。

咳嗽喘满,咯痰吐血,声嘶音哑,其蒸在肺。又症鼻干,加天冬,桔梗、紫菀、乌梅肉。

耳叶焦枯,香港脚酸痛,其蒸在肾。加生姜、石膏、知母、寒水石、 本。

情想不宁,精物时下,其蒸在右肾。加(缺)

心膈噎塞,攻击疼痛,俯仰烦冤,其蒸在膈。加(缺。)

上气喘促,鼻干,身热不安,其蒸在气。加人参、黄芩、栀子。

以上共二十三种加减,系立斋先生引《医林集》。

胞蒸,小便赤。用泽泻、茯苓、生地、沉香、滑石。

膀胱蒸,右耳焦。用泽泻、滑石。

骨蒸,齿黑腹痛,足胫瘦。用鳖甲、地骨皮、丹皮、当归、生地。

臀蒸,腿细,肢肿,腑脏俱热。用石膏、滑石。

肤蒸,肌肉热。用牡丹皮。实热。加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虚热,加乌梅、柴胡、蛤蚧、青蒿、鳖甲、丹皮。

以上出《体仁汇编》。

薛立斋云∶凡此诸症,虚劳热病,皆由食肉与油腻、房劳、饮酒而成者,久蒸不除,变为疳症,即死。亦有疟久不愈,以致咳嗽失治,渐成骨蒸劳瘵,当推标本而治之。

按∶薛立斋云∶蒸病二十四种,止简得二十三种。《体仁汇编》言蒸病亦二十三种,且蒸病各异,各蒸下注,或有或无。可见病之险难,人罕传师,所以阙漏无凭,前后不一,俟博观者补之。

海藏云∶以上诸蒸,或脏病,或腑病,或腑脏俱病,脉络气血,交经相属,用药皆当合而用之。君臣佐使,上下奇偶,表里虚实,逆从通塞,汗下补吐,咸在其中。

凡蒸病不已,骨节间阴有干血,用行血丸。(凡血实能令肌肉实肿,血虚亦能令腠理膜络虚肿。肿则升降开合失常不能循环接济,而遗溺滑精诸证先见,久则枯萎挛缩幻证迭出,故治虚中,缓中者内膜筋舒,气活而无胀急也,静参大黄 虫丸当有悟入。)

治一切劳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干地

炼蜜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治一切劳瘵积滞,未经药坏症者。

当归(炒) 乳香 没药(一钱) 人参 虻虫(十四个,去翅足) 水蛭(十四个炒)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 大黄(四钱)

蜜丸如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劳水下,取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者,杓扬百遍,即甘澜水也。

立斋先生止述獭爪治虫,不及言古治虫之方,今具于此,有心者究焉。

一肝痨热,生长虫,在肝,令人畏恐不安,眼中赤壅,治以五凤丸。

乌鸡卵(去黄,五枚) 吴萸(东行根,三升) 黄蜡(三两) 干漆(四两) 粳米粉(半升)

一心痨热,有虫长尺余,名蛊虫,贯心即死,治以雷公丸。

雷丸(五枚) 陈皮 桃仁(各一两一钱半) 贯众 芜荑 青葙子 干漆(各一两) 乱发(一团) 僵蚕(十四枚)

为末,蜜丸小豆大。每二十丸,空心温酒下。

一脾劳热,内有白虫在脾,令人好呕,而胸中咳吐不出,治以吴萸根汤。

吴茱萸(东行根,一钱) 火麻子(八钱) 陈皮(一两五钱)

水煎服,或下虫,或下黄汁。凡合此药,禁声勿语方验。

一肺劳热,瘦损,有虫在肺,令人咳逆气喘,所谓忧忿气膈寒热,皆膏肓之疾,针灸麦冬(五两) 蜀椒(一两) 远志 防风 细辛 生姜 甘草(各五钱) 百部 人参 白术 黄 (各七钱五分) 桂心(二钱五分) 杏仁(二十四粒)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忌生冷肥腻。

一肾痨热,蛲虫生肾中,令人四肢肿急,治以千金散。

贯众(三两) 干漆(二两) 芜荑 胡粉 槐白皮(各一两) 吴萸(五十粒) 杏仁(四上为末,平旦井水调服方寸匕,渐加,病瘥即止。

传尸痨虫一十八种。传尸自上注下,病与前人相似,故又曰注。化精血归于元阳之内,(句似有误。)变幻种类,最多古怪。

第一代,虫如婴儿,或如鬼,或如蛤蟆,遇丙丁日食起,醉归心俞。

第二代,虫如乱发,或如守宫,或如蜈蚣,或如虾,遇庚辛日食起,醉归肺俞。

第三代,虫如蚊如蚁,或如蜣螂,或如刺 ,遇庚辛日食起,醉归厥阴。

第四代,虫如乱丝,或如猪肝,或如蚯蚓、如蛇,遇戊巳日食起,醉归脾俞。

第五代,虫如鳖龟,或有头无足,或有足无头,或如鼠,或如精血,遇甲乙日食起,醉归肝俞。

第六代,虫如马尾,有两条,一雌一雄,或如鳖有头足尾,或如烂面,或长或短,遇癸亥日食起,醉归肾俞。

古又有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寸许,为诸虫之长;二曰蛔虫,长尺许,贯心即杀人;三曰白

五曰肺虫,其状如蚕,令人咳嗽;六曰 虫,状如蛤蟆,令人呕吐呃逆,喜呕,嘈杂,爱食泥炭、生米、茶、盐、姜、椒等物;七曰膈虫,如瓜瓣,令人多唾;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令人肠鸣;九曰蛲虫,状如菜虫,形至细微,大抵诸虫,皆因饮食不节,或饥饱失宜,或过飧腥脍炙 ,或鳖、苋同食,以致中脘气血不运而成积,积久成热,湿热熏蒸,与瘀血凝结,随五行之气变化,而为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为萤是也。

凡虫症,眼眶上下青黑,面色痿黄,脸上有几条血丝,如蟹爪分明,饮食不进,肌肉不生,沉重寒热。若不早治,相生不已,贯心杀人。

又有山涧蛇虺、水蛭遗精,误饮其水,或草木果实虫聚,误食以致心腹刺痛,或引腰胁,时作时止,诸药不效,乃虫症也。雄砂丸主之。

鹤虱 芜荑 干漆 僵蚕(各三钱) 贯众 石榴皮(各五钱) 朱砂 雄黄 雷丸 甘遂上为末,米粉煮糊,为丸,麻子大。每十丸,五更时粥饮下。善杀诸虫,或加麝香少许又方单用雄黄末酒调下亦可。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