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痨瘵症,皆由嗜欲无节,起居不时,以致真阴耗竭,虚火上炎,或蒸而热,或往来寒热,似疟非疟,或咳血、咯血、自汗、盗汗,或心神恍惚,梦与鬼交,或经水闭塞,日渐羸瘦,皆缘阴虚生内热所致。热郁积久,变成虚怯,宜清热止嗽,润肺泻火,滋补真阴,以复其元。患此者,必须寡欲内养,方能有效,否则不治。
保真汤
川芎(一钱) 当归 生地 白芍(各二钱) 麦冬(一钱) 天冬(一钱五分) 川贝 茯苓(各五分)桔梗(八分) 五味(十粒) 骨皮(一钱) 炙草(四分) 枣(二枚)
水煎。虚,加人参一钱,黄 六分。胃弱,加茯苓、山药各二钱,砂仁三粒。
加味大造丸
紫河车(一具) 生地(一两) 人参 当归 山药 杞子(各一两) 知母(一钱五分) 石斛(酒蒸)麦冬(各八钱) 银胡(六钱) 龟板(五钱)
共为末,炼为丸,如梧子大,早晚服。
以上二方,但举其概,至辨症施治,全在临时取裁。如补中益气、六味肾气丸、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还少丹、逍遥散加芎归,此数方俱可治痨瘵,因症选用可也。
按∶产后气血已亏,阴阳两竭,应得大温大补,助真阳以生真阴,引火归原,法当用真阿胶、上肉桂为主,将虚火假热下降丹田。加以茯、术、参、 ,健脾补气。略以龟胶、石斛、炒熟地、沙苑、蒺藜,补阴以佐助之。服至四五剂,必见效矣。切不可用滋阴清肺等药,以重危之也。俟其胃开脾运,火降阳回,然后再于温补之中加入治嗽等味,自可活人。如服清凉药过多,必至真阳上越。
如症现两颧紫红,气虚上喘,眼白淡红,须用制附,迟则阳脱矣。
目录
- 原序
- 上卷
- 胎前总论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动腹痛
- 胎漏下血
- 漏胎
- 跌扑动胎
- 小便带血
- 子淋
- 子肿
- 子满
- 子悬
- 子烦
- 子嗽
- 子疟
- 子痫
- 子喑
- 外感风寒
- 霍乱吐泻
- 下痢
- 热症
- 因怒满闷
- 小腹重坠作痛
- 小腹虚胀闭滞
- 胎冷腹痛欲泻
- 胎惊心悸气促胀痛不安
- 头眩目晕痰壅将危
- 两目不明腮项肿满
- 遍身刺痛喘满筋挛
- 因失血类中风症
- 心烦腹胀百节酸痛小便闭涩
- 半产
- 腹中儿啼
- 转脬
- 乳吹
- 不宜服瘦胎方辩
- 胎前脉法
- 胎前禁药歌
- 附增异症
- 胎形
- 下卷
- 产后总论
- 生化汤论
- 恶露
- 产后用药十误
- 产后血晕
- 产后厥逆
- 晕厥总论
- 产后血崩
- 产后类伤寒三阴症
- 产后类伤寒三阳症
- 产后类中风痉症
- 产后瘫痪症
- 产后类疟
- 产后疸症
- 产后汗出
- 产后气短发喘
- 产后咳嗽
- 产后谵语
- 产后怔悸惊忡
- 产后忿怒
- 产后伤食
- 产后泄泻
- 产后痢症
- 申论泻痢十方
- 产后呕逆
- 产后霍乱
- 产后膨胀
- 产后口渴兼小便不利
- 产后便数淋症
- 产后伤脬小便淋数不止
- 产后水肿
- 产后热蒸成痨瘵症
- 产后心腹痛
- 产后遍身疼痛及腰小腹痛
- 产后乳疽乳痈
- 产后流注
- 阴门肿痛
- 阴门突出
- 产后阴门发痒
- 产后阴门生疮
- 乳汁不通
- 消乳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