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漏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万密斋 明 508字
痔漏,生于肛门之边,乃下焦之所司也。好酒色之人,多有之。因火气下流肠胃蓄热。其名有七,治法则一,曰牝、曰牡、曰鸡冠、曰羊奶、曰通肠、曰翻花、曰脉痔。惟有通肠、翻花难疗。治外痔之法,始生用艾隔蒜灸三、四壮,去蒜贴肉灸三、四壮,可不劳而愈。或用过天丝结断痔头,然后用敷药。又须用黄连四物汤、 皮丸、凉血地黄汤、葛根汤。治内痔之法,宜凉血、解毒、升提其坠气,可愈。若漏痔或因附骨之症,或因痔窟之开,而不与生肌长肉,直至内溃,脓血淋漓。宜蜡矾针,以纳其穴,服上汤丸,以拔其毒。仍贴万灵膏,彻尽脓血,再上生肌散可愈。至若通肠翻花,须内消加敷方。上方均可服而愈。
五味黄连四物汤
当归(酒洗)一钱,黄连七分,川芎、白芍、生地各二钱。
空心服。
二味 皮丸
皮(酒浸过焙干)四两,槐角(经霜者焙干)一斤。
将此二味为末和匀,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淡酒空心送下每早百丸。
外洗蒸法
黎击子(即算盘子)十股,桑白皮一股。
煎水蒸洗,不过三、四次而愈矣。
五味槐角丸
槐角(制)半斤,槐花(制)半斤,槟榔四个, 皮(酒浸焙干)一两,黄芩二两。
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或酒或水送下。
十味凉血地黄汤
生地、赤芍、丹皮、槐角、红花、枳壳、栀子、黄柏、连翘、黄连。
空心服。
二味结痔法
用过天丝与蚕丝合成,缠痔头上六、七转,上贴不浓不薄蒜一片,着艾灸于蒜上三壮,后上生肌散,可愈。
二味蜡矾针
用黄蜡溶化枯矾末少许,搓成长条,纳入漏窍中,脓血尽,上生肌散。
二味洗痔汤
用马齿苋煎水洗之,又以白花菜煎水洗之。
目录
- 赠万密斋先生医书序
- 叙
- 叙万氏幼科源流
- 卷之一
- 总论大法
- 附方
- 卷之二
- 背图形八症(一)
- ?脑发
- ?腮
- 上背发
- 中背发
- 下背发
- 腰背发
- 暗发(骑马痈)
- 卷之三
- 背图形八症(二)
- 对口
- 正背发
- 上搭手
- 中搭手
- 囊发
- 蛇头疔
- 蛇头疔
- 天蛇头毒
- 膝发
- 卷之四
- 面图形十二症(一)
- 鬓发
- 眉发
- 耳发
- 颐发
- 须发
- 肩发
- 乳发
- 胸发
- 手背发
- 小便毒(便发)
- 脚背发
- 脚跟发
- 卷之五
- 面图形十二症(二)
- 顶痈
- 赤面疔
- 肩疽
- 蝼蛄串
- 乳根痈
- 肚腹痈
- 肾气游毒
- 痔漏
- 鞋带痈
- 脚心痈
- 卷之六
- 侧图形十一症
- 眉风毒
- 耳门痈
- 耳根痈
- 核痈
- 中肩发
- 大腰带
- 内肘毒
- 内
- 外
- 丫指毒
- 卷之七
- 侧图形十二症
- 结喉风痈
- 鬓疽
- 赤面疔
- 头痈
- 挑针
- 瘰
- 马刀疮
- 上胁痈
- 下胁痈
- 腿游毒
- 臀痈
- 指丫刺
- 卷之八
- 面图形十五症
- 上、下眼丹
- 白面疔
- 须毒
- 乳痈
- 挟胁
- 心腹肚痈
- 肚便痈
- 手心毒
- 手腕毒
- 便毒
- 鲤鱼便毒
- 鹤膝风
- 膝腿毒
- 脚拐毒
- 卷之九
- 瘤症总论(瘤症图形十一症)
- 瘤症总论
- 卷之十
- 小儿图形九症
- 肥疮
- 软疖
- 癞头疮
- 月蚀疮
- 牙(核)疳
- 夹腮
- 核疳
- 赤游风
- 卷之十一
- 面图形六症
- 上疳疮
- 重舌
- 缠喉风
- 泥鳅毒
- 脐上疮
- 下疳疮
- 卷之十二
- 妇人四症
- 头风症
- 血风疮
- 阴蚀
- 乳发
- 附杂症便方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