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针经》曰∶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则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岐,故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发于阴,白眼赤脉发于阳,故阴阳合传而为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东垣曰∶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气上散于目而为精,其气走于耳而为听。因心烦事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失明则日月不明矣。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包络也,主百病,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气所并而损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按∶此论目为脏腑血脉精气之宗,至为详悉。岂但世俗拘之于五轮八廓而已也。
目录
- 卷之上
- 淫热反克之病
- 风热不制之病
- 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
- 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
- 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
- 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 热积必溃之病
- 阳衰不能抗阴之病
- 阴弱不能配阳之病
- 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
- 内急外弛之病
- 奇经客邪之病
- 为物所伤之病
- 伤寒愈后之病
- 强阳抟实阴之病
- 亡血过多之病
- 斑疹余毒之病
- 深疳为害之病
- 卷之下
- 君臣佐使逆从反正说
- 附方
- 附录
- 论目为血脉之宗
- 论目昏赤肿翳膜皆属于热
- 论眼证分表里治
- 论目疾宜出血最急
- 论内障外障
- 论瞳子散大
- 论倒睫赤烂
- 论目不能远视为阴气不足
- 论目疾分三因
- 论偷针眼
- 先哲治验
- 附方
- 治风之剂
- 治热之剂
- 治风热之剂
- 理血之剂
- 理气之剂
- 养阳之剂
- 滋阴之剂
- 养阳滋阴之剂
- 治障翳诸方
- 点洗诸方
- 灸雀目疳眼法
- 附东垣诸先生治法
- 肾脏风眼
- 小儿五脏目疾
- 小儿雀盲眼
- 小儿肝脾等眼疾
- 飞丝尘垢入目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