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ā wèi]

分类 树脂类
别名 熏渠(《唐本草》),魏去疾(侯宁极《药谱》),阿虞、形虞(《酉阳杂俎》),哈昔泥(《纲目》),五彩魏(《中药志》),臭阿魏(《新疆中草药手册》)。
药性
药味 辛,苦
归经 胃,脾,肝
产地 主产中亚地区以及伊朗、阿富汗等地。
来源 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 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 M. Shen 的树脂。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茎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渗出的乳状树脂,阴干。
功效 消积,散痞,杀虫。用于肉食积滞,瘀血徵瘕,腹中痞块,虫积腹痛。
性状 该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颜色深浅不一,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块状者体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后色渐深。脂膏状者粘稠,灰白色。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嚼之有灼烧感。
炮制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阿魏

(阿魏_图缺)

味辛,平,无毒。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除邪鬼蛊毒。生西蕃及昆仑。

唐本注云∶苗、叶、根、茎酷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截根穿曝干者为次。

体性极臭而能止臭,亦为奇物也。(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萧炳云∶今人日煎蒜白为假者,真者极臭,而去臭为奇物。今下细虫极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阿魏出伽 国,即北天竺也。

伽 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波斯呼为阿虞。载树长八、九尺,皮色青黄。三月生叶,叶形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拂林国僧弯所说同。摩伽陀僧提婆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成阿魏。日华子云∶阿魏,热。治传尸,破症癖冷气,辟温治疟,兼主霍乱,心腹痛,肾气,温瘴,御一切蕈菜毒。

图经曰∶阿魏,出西蕃及昆仑,今唯广州有之。旧说苗、叶、根极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截根穿曝干者为次。今广州出者,云是木膏液滴酿结成。二说不同。谨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阿魏木,生波斯国,呼为阿虞。木长八、九尺,皮色青黄。三月生叶,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或云∶取其汁和米、豆屑,合酿而成乃与今广州所上相近耳。

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石昆仑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者为上。其味辛,温。善主于风邪鬼注,并心腹中冷,服饵。又云南长河中亦有阿魏,与舶上来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雷公云∶凡使,多有讹伪。其有三验∶第一验,将半铢安于熟铜器中一宿,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永无赤色。第二验,将一铢置于五斗草自然汁中一夜,至明如鲜血色。第三验,将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干便是真。凡使,先于净钵中研如粉了,于热酒器上 过,任入药用。千金翼∶尸疰恶气,阿魏治之,神效。别说云谨按阿魏,《补注图经》所说,合在木部,今二浙人家亦种,枝叶香气皆同而差淡薄,但无汁膏尔。

《本草纲目》:阿魏

「释名」阿虞、熏渠、哈昔尼。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

1、疝疼痛(败精恶血,结在阴囊,并非一般的偏坠)用阿魏二两,裹在醋和荞麦面作成的饼中,火上煨熟;另用大槟榔二枚,钻孔,乳行填满,也裹在荞面中煨熟;另用硇砂末一钱,赤芍药一两,各药一起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酒送下。

2、脾积结块,用鸡蛋五个、职权魏五分、黄蜡一两,同煎化,分十次空心服,水送下。诸物不忌,腹痛无妨。十日后大便下血即愈。

3、腹内一般痞块。用阿魏五钱、五灵脂(炒令烟尽)五钱,共研为末,调狗胆汁和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唾液送下。忌羊肉醋面。

4、疟疾寒热。用阿魏、胭脂各一块、如豆大,研匀,调蒜膏敷虎口上。又方:用阿魏、丹砂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服,参汤送下。

5、牙齿虫痛。用阿魏、臭黄,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取一丸,棉裹纳入齿痛一侧的耳中,有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阿魏

味辛,性微热无毒,入胃经。主破症积,下恶气,治霍乱,止腹疼,辟瘟禁疟,辟鬼祛邪,能消蛊毒,可灭传尸。

按∶阿魏辛热之性,与胃腑相宜,故独入之。产波斯国阿虞木内之脂也。《唐本》云∶体性极臭,而能止臭,亦奇物也。今市家多煎蒜白假充,不可不辨。真者置热铜器中一日夜,其沾阿魏处,白如银。

雷公云∶凡使多有讹伪,共有三验。第一验将半铢安于热铜器中,一宿至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汞,无赤色。第二验将一铢置于五方草自然汁中,浸一夜至明,如鲜血色。第三验将一铢安在树上,树立干,便是真。凡使先于净钵中研如粉了,于热酒器上蒸过,存入药中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