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bǎi bù]

分类 根茎类
别名
药性 微温
药味 甘,苦
归经
产地 主产湖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来源 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 Miq. 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
功效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
性状 直立百部: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长5~12cm,直径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深纵沟,间或有横皱纹。质脆,易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较宽,中柱扁缩。气微,味甘、苦。蔓生百部:两端稍狭细,表面多不规则皱褶及横皱纹。对叶百部:呈长纺锤形或长条形,长8~24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柱较大,髓部类白色。
炮制 移栽2-3年后采挖。于冬季地上部枯萎后或春季萌芽前,挖出块根,除去细根、泥土、在沸水中刚煮透时,取出晒干或烘干。也可鲜用。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百部

(百部根_图缺)

微温。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微寒。主咳嗽上气。

陶隐居云∶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主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是百部。

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尔。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百部根,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百部,使,味甘,无毒。能治肺家热,上气咳逆,主润益肺。日华子云∶味苦,无毒。治疳蛔及传尸,骨蒸劳,杀蛔虫、寸白、蛲虫,并治一切树木蛀,烬之亦可杀蝇蠓。又名婆妇草。一根三十来茎。

图经曰∶百部根,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乃十五、六枚,黄白色,二月、三月、八月采,曝干用。古今方书治嗽多用。葛洪主卒嗽。以百部根、生姜二物,各绞汁合煎,服二合。张文仲单用百部根,酒渍再宿。大温,服一升,日再。《千金方》∶疗三十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捣绞取汁,煎之如饴。服方寸匕,日三。验。

唐本云∶微寒,有小毒。雷公云∶凡使,采得后,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数十条,于檐下悬令风吹,待土干后,却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干,细锉用。忽一窠自有八十三条者,号曰地仙苗。若修事饵之,可千岁也。外台秘要∶治误吞钱。百部根四两,酒一升,渍一宿,温服一升,日再服。续十全方治暴嗽。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汤煎成膏咽之。抱朴子百部根,理咳嗽及杀虱。

《本草纲目》:百部

「释名」婆妇草、野天门冬。

「气味」(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

1、咳嗽。用百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加蜜等分,以沸汤煎成膏,噙咽。

2、遍身黄肿。用新鲜百部根,洗净,捣烂,敷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外用布包好。一、二天之后,口内有酒气,水从小便出,肿亦渐消。

3、熏衣虱。和百部、秦艽,共研为末,烧烟熏衣,虱自落。用上两药煮汤洗亦可。

《雷公炮制药性解》:百部

味甘苦,性微寒,有小毒,入肺经。主肺热咳逆,传尸骨蒸。杀疳疣寸白诸虫及虱,竹刀劈开,去心,酒浸用。

按∶百部专疗咳嗽,宜入肺经,而小毒,故能杀虫也。

雷公云∶凡采得后,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数十,于檐下悬。令风吹,待干后,却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干,细锉,用葱一颗,自有八十三条者焙干,号曰地仙苗,若修事饵之寿长。

《本草经集注》:百部

微温,有小毒。主治咳嗽上气。

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火炙酒渍饮之。治咳嗽,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治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尔。(《大观》卷九,《政和》二二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