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bái tóu wēng]

分类 根茎类
别名 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药性
药味
归经 大肠,胃
产地 主产安徽、华北、东北以及河南等地。
来源 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性状 根长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有时扭曲而稍扁,长5~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时分出2~3支根,皮部易脱落而露出黄色木部,且常朽蚀成凹洞,可见纵向突起的网状花纹;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顶端残留数层鞘状叶柄基及幼叶,密生白色长绒毛。质硬脆,折断面稍平坦,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皮部与木部间有时出现空隙。气微,味微苦涩。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成品
原生
《神农本草经》:白头翁
味苦,温。主温疟、易狂、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吴普》曰∶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奈河草。神农、扁鹊∶苦,无毒。生嵩山川谷。破气狂寒热,止痛(《御览》)。《名医》曰∶一名奈河草,生高山及田野。四月采。案∶陶弘景云∶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

味苦温。

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

《吴普》曰:白头翁,一名野丈人,一名奈河草,神农扁鹊苦无毒,生嵩山川谷,破气狂寒热,止痛(《御览》)。

《名医》曰:一名奈河草,生高山及田野,四月采。

案陶宏景云: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

《证类本草》:白头翁

(白头翁_图缺)

味苦,温,无毒、有毒。主温疟狂易(音羊)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鼻衄。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一名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

陶隐居云∶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方用亦疗毒痢。唐本注云∶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汁余皆披下,似纛头,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今言近根有白茸,陶似不识。太常所贮蔓生者,乃是女萎。

其白头翁根,甚疗毒痢,似续断而遍。今按别本注云∶今处处有。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而摇。与赤箭、独活同也。又云验此草丛生,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近根者有白茸,旧经陶注则未述其茎、叶,唐注又云∶叶似芍药,实大如鸡子,白毛寸余,此皆误矣。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有细毛,不滑泽,花蕊黄。今所在有之,二月采花,四月采实,八月采根,皆日干。药性论云∶白头翁,使,味甘、苦,有小毒。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 。又云∶胡王使者,味苦,有毒。主百骨节痛,豚实为使。

日华子云∶得酒良。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子。功用同上,茎、叶同用。

图经曰∶白头翁,生嵩山山谷,今近京州郡皆有之。正月生苗作丛,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

叶生茎端,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近根有白茸,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根紫色,深如蔓菁。二月、三月开紫花,黄蕊,五月、六月结实。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而摇。与赤箭、独活同。七月、八月采根,阴干用。今俗医用合补下药,服之大验,亦冲人。

外台秘要∶治阴 。白头翁根,生者不限多少,捣之。随偏肿处以敷之,一宿当作疮,二十日愈。肘后方∶小儿秃。取白头翁根,捣敷一宿,或作疮,二十日愈。

衍义曰∶白头翁,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性温。止腹痛,暖腰膝,《唐本》注及《药性论》甚详。陶隐居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新安县界兼山野中,屡尝见之,正如《唐本》注所说。至今本处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又失古人命名之意。

《本草纲目》:白头翁

「释名」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1、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蘖、秦皮各三两,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长。不愈再服。妇人产后痢虚极者,可加甘草、阿胶各二两。

2、下痢咽痛。用白头翁、黄连各一两,木香二两,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用服。

3、肠坠偏肿。用白头翁根,捣敷患处。

4、包痔肿痛。治法同上。

5、小儿秃疮。治法同上。

《长沙药解》:白头翁

【本经】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

味苦,性寒,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清下热而止利,解郁蒸而凉血。

《伤寒》白头翁汤白头翁三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治厥阴病,热利下重,欲饮水者。以己土湿陷,木郁而生下热,不能疏泄水道,则为下利。缘风木之性,愈郁则愈泄,水道不开,谷道必不能闭也。足厥阴风木,手少阳相火,俱陷于大肠,故魄门郁热而重坠。手少阳下陷,则足少阳上逆,君相合气,升炎于上,故渴欲饮水。白头翁清少阳之相火,黄连清少阴之君火,黄柏、秦皮,泻厥阴之湿热也。

白头翁苦寒之性,并入肝胆,泻相火而清风木,是以善治热利。其诸主治,消瘿瘤,平瘰疬,治秃疮,化癥块,清咽肿,断鼻衄,收血利,止腹痛,医外痔,疗偏坠。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头翁

味苦,性温有小毒,入心肾二经。主温疟发狂,症瘕积聚,瘿瘤瘰?,金疮鼻衄,齿痛腹痛骨痛,赤毒痢下,男子阴疝偏肿,小儿头秃膻腥。豚实为使,得酒良。

按∶白头翁味苦,本入心经。经曰∶肾欲坚,急入苦以坚之,故又入肾。温疟等证,无非水衰火旺,故治之。

《本草经集注》:白头翁

味苦,温,无毒、有毒。主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治金疮,鼻衄。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一名奈何草。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处处有。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故以为名。方用亦治毒痢。(《大观》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