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bái wēi]

分类 根茎类
别名 葞、春草、芒草、白微、白幕、薇草、骨美、白龙须、龙胆白薇、山烟根子、拉瓜瓢、白马薇、巴子根、金金甲根、老君须、老虎瓢根、婆婆针线包、东白微。
药性
药味
归经
产地 主产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来源 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功效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性状 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0.1~0.2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炮制 栽种2-3年后,在早春、晚秋,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成品
原生
《神农本草经》:白薇

味苦平。

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痋,温疟、洗洗发作有时。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生平原,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味苦,平。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温疟洗洗,发作有时。生川谷。《名医》曰∶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生平原。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证类本草》:白薇

(白薇_图缺)

味苦、咸,平、大寒,无毒。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有时,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久服利人。生平原川谷。三月三日采根,阴干。(恶黄 、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山茱萸、大枣。)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根状似牛膝而短小尔。方家用,多疗惊邪,风狂,疰病。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白薇,臣。能治忽忽睡不知人,百邪鬼魅。

图经曰∶白薇,生平原川谷,今陕西诸郡及滁、舒、润、辽州亦有之。茎、叶俱青,颇类柳叶。六、七月开红花,八月结实。根黄白色,类牛膝而短小。三月三日采根,阴干用。今云八月采。

雷公云∶凡采得后,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髭了,于槐砧上细锉蒸,从巳至申,出用。

《本草纲目》:白薇

「释名」亦名薇草、白幕、春草、、骨美。

「气味」(根)苦、咸、平、无毒。

「主治」

1、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用白薇、款冬花、贝母各一两,百部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2、妇女遗尿(不拘胎前产后)。用白薇、芍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血淋、热淋。治法同上。

4、妇女血阙(平时无病,突然昏倒,目闭口禁,过很久才醒悟过来,这种病叫“血阙”,也叫“郁冒”)。用白薇、当归各一两,人参半两,甘草一钱半。每服五钱,加水二碗煮成一碗,温服。此方名“白薇汤”。

5、刀伤。用白薇研末敷伤口。

6、妇女产中虚烦呕逆。用白薇同桂树一分,竹皮石膏三分,甘草七分,加枣肉调成丸子。每服一丸,米汤送下。用热者白薇用量加倍。

《长沙药解》:白薇

【本经】味苦平。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痋,温疟、洗洗发作有时。生川谷。

味苦、微咸,微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凉金泻热,清肺除烦。

《金匮》竹皮大丸方在竹茹。用之治乳妇中虚,烦乱呕逆。有热者,倍白薇,以其泻热而除烦也。

白薇苦寒,长于清金而除烦热,利水而通淋涩。其诸主治,通鼻塞,止血淋,清膀胱热涩,断胎产遗尿。

《雷公炮制药性解》:白薇

味苦咸,性大寒无毒,入心肾二经。主暴中风,身热腹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鬼邪,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作,下水气,利阴气,定惊益精。以糯米泔浸一宿,去髭细锉,蒸用,恶黄?、大黄、大戟、干姜、大枣、干漆、山萸。

按∶白薇味苦入心,咸入肾,故主治如上。

《本草经集注》:白薇

味苦、咸,平、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 发作有时。治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久服利人。生平原川谷。三月三日采根,阴干。(恶黄 、干姜、干漆、山茱萸、大枣。)

近道处处有。根状似牛膝而短小尔。方家用,多治惊邪、风狂、疰病。(《大观》卷八,《政和》二一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