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chì xiǎo dòu]

分类 果实类
别名 小豆、赤豆、红豆、红小豆、猪肝赤、杜赤豆、小红绿豆、虱牳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茅柴赤、米赤豆。
药性
药味 甘,酸
归经 小肠,心
产地 主产于湖南、江西、广东、浙江等地。
来源 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的干燥成熟种子。
功效 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性状 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mm,直径约3mm,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于仁。气微,嚼之有豆腥味。
炮制 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成品
原生
《神农本草经》:赤小豆

神农黄帝咸,雷公甘,九月采(《御览》)。

《名医》曰:生大山,九月采。

案《说文》云:椒豆也,象豆生之形也。荅,小椒也,藿椒之少也。《广雅》云:大豆,椒也,小豆,荅也,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尔雅》云,戎叔,谓之荏叔,孙炎云大豆也。

《证类本草》:赤小豆

(赤小豆_图缺)

味甘、酸,平,无毒。主下水,排痈肿脓血,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疝,下胀满。

陶隐居云∶大、小豆共条,犹如葱、薤义也。以大豆为 芽,生便干之,名为黄卷。用之亦熬,服食所须。煮大豆,主温毒水肿殊效。复有白大豆,不入药。小豆性逐津液,久服令人枯燥矣。唐本注云∶《别录》云,叶名藿,止小便数,去烦热。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赤小豆和桑根白皮煮食之,主湿气痹肿。小豆和通草煮食之,当下气无限,名脱气丸。驴食脚轻,蜀本注云∶病酒热饮汁即愈。药性论云∶赤小豆,使,味甘。能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瘥。通气,健脾胃。陈士良云∶赤小豆,微寒。缩气行风,抽肌肉。久食瘦人,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日华子云∶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解油衣粘缀甚妙。叶食之明目。

图经曰∶赤小豆,旧与大豆同条,苏恭分之。今江淮间尤多种莳。主水气,香港脚方∶最急用。其法用此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碎破,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肿立消便止。韦宙《独行方》疗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亦用赤小豆一斗,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李绛《兵部手集方》亦着此法,云曾得效。昔有人患香港脚,用此豆作袋置足下,朝夕展转践踏之,其疾遂愈。亦主丹毒。《短剧方》以赤小豆末和鸡子白,消也。其遍体者,亦遍涂如上法。又诸肿毒欲作痈疽者,以水和往用之有效。

食疗云∶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香港脚及大腹水肿。别有诸治,具在鱼条中。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痢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即愈。千金方∶小豆三七枚,烧作屑,筛,冷水顿服之佳。肘后方∶辟温病。取小豆,新布囊盛之,置井中,三日出。举家服,男十枚,女二十枚。又方∶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法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又方∶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又方∶产后心闷目生赤小豆杵末,东流水服方寸匕。不瘥更服。梅师方∶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以寸匕。又方∶治妇人乳肿不得消。小豆、莽草等分,为末,苦酒和敷之豆酱合鱼 食之成口疮。食医心镜∶理脚肿满转上暖之。又方∶主小便数豆叶一斤,于豉汁中煮,调和作羹食之,煮粥亦佳。广利方∶治小儿火丹热如火,绕腰即损人,救急。杵赤小豆末,和鸡子白敷之,干即易。必效方∶治水谷痢。小豆一合,和蜡三两,醋敷之亦消。产宝治难产方∶赤小豆生吞七枚出,若是女,二七枚佳。产书云∶下乳汁。煮衍义曰∶赤小豆,食之行小便,久则虚人,令人黑瘦、枯燥,关西河北、京东、西多食之。

花治宿酒,渴病。

《本草纲目》:赤小豆

「释名」赤豆、红豆,叶名藿

「主治」

1、水气肿胀。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颗、生姜五钱、商陆根一条,一起碎破,同水煮烂,去药,空心食豆,慢慢饮汁令尽,肿立消。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极烂,取汁五升,乘热浸泡脚和膝。若肿已到腹部,只须吃小豆即可。

2、痢疾。用小豆一合、熔蜡三两,一次服下,有效。

3、肠痔下血。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晒干,再浸至酒尽乃止,然后研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牙齿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加阿青少许。一方:加花咸少许。

5、乳汁不通。用赤小豆煮汁饮之。

6、前疽初作。用赤小豆末调水敷涂。

7、肋颊热肿。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更好。

8、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调鸡蛋白,随时敷涂。

9、小便频数。用小豆叶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汤吃下。

10、小儿遗尿。用小豆叶捣汁服下。

《长沙药解》:赤小豆

【本经】大豆黄卷。味甘平。主湿痹,筋挛,膝痛。生大豆,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生平泽。

味甘,入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经。利水而泻湿热,止血而消痈肿。

《金匮》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三升,当归十两。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治狐惑脓成,脉数心烦,默默欲卧,目赤眦青,汗出能食。以湿旺木郁,郁而生热,湿热淫蒸,肉腐脓化。赤小豆利水而泻湿热,当归养血而排脓秽也。又治先血后便者。以土湿木遏,郁而生风,疏泄不藏,以致便血。其下在大便之先者,是缘肝血之陷漏,其来近也。赤小豆利水而泻湿热,当归养血而清风木也。

《伤寒》瓜蒂散方在瓜蒂。用之,治胸有寒瘀,心中痞硬,气冲咽喉,以其涤胸中之湿淫也。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在连翘。用之,治太阴病,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以其泻经络之湿邪也。

赤小豆利水泻湿,行郁退热,安胎下乳,善治一切痈肿,及诸下血之病。

浸令毛出,曝干用。

《雷公炮制药性解》:赤小豆

味甘酸,性平无毒,入心经,主消热毒,排痈肿,解烦热,补血脉,止泄泻,下水气,利小便,除大便血,解小麦毒。

按∶赤小豆,南方心火之色也,故独入之。经曰∶诸疮痛痒,皆属心火,又曰∶心主血也,故主疗如上。小肠者,即受盛而与心应者,故亦能利之。衍义曰;久服令人黑瘦结燥,亦以利小便之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