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gān suì]

分类 根茎类
别名 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化骨丹、肿手花、头痛花、猫儿眼。
药性
药味
归经 大肠,小肠,肺,膀胱,脾,肾
产地 主产宁夏、陕西、山西、河南。
来源 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T. P. Wang的干燥块根。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消肿散结:外用可治痈肿疮疡。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气微,味微甘而辣。
炮制 生甘遂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成品
原生
《神农本草经》:甘遂
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一名主田。生川谷。《吴普》曰∶甘遂,一名主田,一名白泽,一名重泽,一名鬼丑,一名陵,一名甘槁,一名甘泽。神农、桐君∶苦,有毒。歧伯、雷公∶有毒。须二月、八月采(《御览》)。案∶《广雅》云∶陵泽,甘遂也。《范子计然》云∶甘遂,出三辅。

味苦寒。

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一名主田。生川谷。

《吴普》曰:甘遂一名主田,一名曰泽,一名重泽,一名鬼丑,一名陵藁,一名甘槁,一名甘泽,神农桐君苦有毒,岐伯雷公有毒,须二月八月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甘藁,一名陵藁,一名陵泽,一名重泽,生中山,二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陵泽,甘遂也。《范子计然》云:甘遂,出三辅。

《证类本草》:甘遂

(甘遂_图缺)

味苦、甘,寒、大寒,有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音 )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一名甘 ,一名陵 ,一名凌泽,一名重泽,一名主田。生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阴干(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

陶隐居云∶中山在代郡。先第一本出泰山,江东比来用京口者,大不相似。赤皮者胜,白皮者都下亦有,名草甘遂,殊恶,盖谓赝(音雁)伪之草,非言草石之草也。唐本注云∶所谓草甘遂者,乃蚤休也,疗体全别。真甘遂苗似泽漆草,甘遂苗一茎,茎六、七叶,如蓖麻、鬼臼叶。生食一升亦不能利,大疗痈疽蛇毒。且真甘遂皆以皮赤肉白,作连珠,实重者良。亦无皮白者,皮白乃是蚤休,俗名重台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京甘遂,味苦,能泻十二种水疾,能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肌浮肿。日华子云∶京西者上,汴、沧、吴者次,形似和皮甘草,节节切之。

图经曰∶甘遂生中山川谷,今陕西、江东亦有之,或云京西出者最佳,汴、沧、吴者为次。

苗似泽漆,茎短小而叶有汁,根皮赤肉白,作连珠。又似和皮甘草。二月采根,节切之,阴干。以实重者为胜。又有一种草甘遂,苗一茎,茎端六、七叶,如蓖麻、鬼臼叶。用之殊恶,生食一升,亦不能下。唐注云∶草甘遂即蚤休也。蚤休自有条。古方亦单用下水。《短剧》∶疗妊娠小腹满,大小便不利,气急,已服猪苓散不瘥者。以甘遂散下之方∶泰山赤皮甘遂二两,捣筛,以白蜜二两,和丸如大豆粒,多觉心下烦,得微下者,日一服之。下后还将猪苓散,不得下,日再服,渐加可至半钱匕,以微下为度,中间将散也。猪苓散见猪苓条中。

雷公云∶凡采得后去茎,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甘草汤、小荠 自然汁,二味搅浸三日。

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东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肘后方∶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甘遂一分粉之,猪肾一枚分为七脔,入甘遂于中,以火炙之令熟,旦食至四、五,当觉腹胁鸣,小便利。杨氏产乳治腹满,大小便不利,气急。甘遂二分为散,分五服,熟水下,如觉心下烦,得微利,日一服。

衍义曰∶甘遂,今唯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本草纲目》:甘遂

「释名」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气味」(根)苦、寒、有毒。

「主治」

1、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2、身面浮肿。用甘遂二钱,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

3、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钱,每用二钱,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

4、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钱(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一钱,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钱煎服。

5、水鼓气湍。用甘遂、大戟各一两,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不过十服见效。

6、脚气肿痛。和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不过十服见效。

7、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9、消渴。用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

10、风痰迷心癫痫。用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纸懈,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

11、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服时,先取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此方名“无价散”。

12、麻木疼痛。用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

13、突然耳聋。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长沙药解》:甘遂

【本经】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一名主田。生川谷。

味苦,性寒,入足太阳膀胱经。善泻积水,能驱宿物。

《金匮》甘遂半夏汤甘遂大者二枚,半夏十二枚,芍药五枚,甘草指大一枚。水二升,煮半升,入蜜半升,煎八合,顿服。治留饮欲去,心下坚满,脉伏,自利反快者。心下坚满,脉气沉伏,是有留饮。忽而自利反快,是水饮下行,渍于肠胃也。甘遂、半夏,泻水而涤饮,甘草、芍药,培土而泻木,蜂蜜滑大肠而行水也。

《伤寒》大陷胸汤方在大黄。用之治结胸热实,烦躁懊憹者。十枣汤方在大枣。用之治心胁痞痛,下利呕逆者,治悬饮内痛,脉沉而弦者。大黄甘遂汤方在大黄。用之治水与血结在血室者。皆以其破壅而泻痰饮也。

甘遂苦寒迅利,专决积水,凡宿痰留饮、经腑停瘀、皮肤肿胀、便尿阻涩之证,一泻而下。其力甚捷,并下癥瘕积聚、一切陈郁之物。

《本草经集注》:甘遂

味苦、甘,寒,大寒,有毒。主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一名主田,一名甘 ,一名陵 ,一名凌泽,一名重泽。生中山川谷。二月采根,阴干。(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

中山在代郡。先第一本出太山,江东比来用京口者,大不相似。赤皮者胜,白皮都下亦有?

观》卷十,《政和》二五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