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hǎi jīn shā]

分类 菌藻类
别名 左转藤灰、海金砂。
药性
药味
归经 小肠,膀胱,脾
产地 主产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
来源 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的干燥成熟孢子。
功效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性状 孢子为细小,均匀的颗粒,多则聚成粉末状.棕黄色或淡棕黄色。质轻,用手捻之有光滑感,置手掌中,可由指缝间滑落。在扩大镜下观察为大小均匀,近圆形或钝三角形的四面体,三角锥状的颗粒。顶面观成三角锥形,并可见三叉状裂隙,侧面观成三角形,并可见外壁颗粒状细纹。
炮制 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过早过迟均易脱落。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割下茎叶,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于避风处晒干。然后用手搓揉、抖动,使叶背之孢子脱落,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海金沙

(海金沙_图缺)

主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硝、硼砂共疗伤寒热狂。出黔中郡。七月收采。生作小株,才高一、二尺。收时全科于日中曝之,令小干纸衬,以杖击之,有细沙落纸上,旋收之,且曝且击,以沙尽为度。用之或丸或散。(新定)

图经曰∶海金沙,生黔中山谷,湖南亦有。初生作小株,高一、二尺。七月采得,日中曝令干,以纸衬,击取其沙,落纸上,旋曝旋击,沙尽乃止。主通利小肠。亦入伤寒狂热药。

今医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方∶海金沙一两,腊面茶半两,二味捣碾令细。每服三钱,煎生姜甘

《本草纲目》:海金沙

「释名」竹园荽。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

1、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一两、腊南茶半两、一起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梢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为末。每服一钱,用沙糖水送下。

5、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俯卧)。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能泻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