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hǎi mǎ]

分类 动物类
别名
药性
药味
归经
产地 主产于广东、福建以及台湾沿海地区。
来源 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nyder、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 Kaup 、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 、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 或小海马 (海蛆) Hippocampus japonicus Kaup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捞,洗净,晒干;或除去皮膜及内脏,晒干。
功效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症瘕积聚,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性状 线纹海马: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约30cm。表面黄白色。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具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渐细卷曲,体上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刺海马:体长15~20cm。头部及体上环节间的棘细而尖。大海马:体长20~30cm。黑褐色。三斑海马:体侧背部第1、4、7节的短棘基部各有1黑斑。小海马 (海蛆) :体形小,长7~10cm。黑褐色。节纹及短棘均较细小。
炮制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海马

谨按《异志》云∶生西海,大小如守宫虫,形若马形,其色黄褐。性温,平,无毒。主妇人难产,带之于身,神验。

图经云∶生南海。头如马形,虾类也。妇人将产带之,或烧末饮服。亦可手持之。《异鱼图

《本草纲目》:海马

「释名」水马。

「气味」甘、温、平、无毒。

「主治」

1、多年症块。用海马一对,木香一支,大黄(炒)、白牵牛(炒)各二两,巴豆四十粒,另取青皮二两,经童便浸软后,包巴豆再放童便中浸泡七天,取出,用麸烽成黄色,去豆不用,只用青皮,同上开各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临卧时服,以煎开过几次又放温了的水送下。此方称“海马汤”。

2、疔疮、恶疮。用海马(炙黄)一对,穿山甲(黄土炒)、朱砂、水银各一钱,雄黄三钱,友脑、麝香各少许,共研为末。每以少许点疮上,一日一次,毒自拔出。此方名“海马拔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