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虱[hè shī]

分类 果实类
别名
药性
药味 辛,苦
归经
产地 主产陕西、甘肃、山西、河南等地。
来源 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 杀虫,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治虫积腹痛,阴道滴虫。
性状 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一端收缩呈细喙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另端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炮制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鹤虱

(鹤虱_图缺)

味苦,平,有小毒。主蛔、蛲虫。用之为散,以肥肉 汁服方寸匕。亦丸散中用。生西戎。

唐本注云∶子似蓬蒿子而细,合叶、茎用之。胡名鹄虱。今按别本注云∶心痛。以淡醋和半匕,服之立瘥。出波斯者为胜,今上党亦有。力势薄于波斯者。(唐本先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凉,无毒。杀五脏虫,止疟,及敷恶疮上。

图经曰∶鹤虱,生西戒,今江淮、衡湘间皆有之。春生苗,叶皱似紫苏,大而尖长,不光。

二尺许。七月生黄白花,似菊。八月结实,子极尖细,干即黄黑色。采无时。南人呼其叶为火。谨按 葵(音 )即火 也。虽花实相类,而别是一物,不可杂用也。杀虫方中,此为最要。《古今录验》疗蛔咬心痛。取鹤虱十两,捣筛蜜和,丸如梧子,以蜜汤空腹吞四十丸,日增至五十丸。慎酒、肉。韦云患心痛,十年不瘥,于杂方内见,合服便愈。李绛《兵部手集方》治小儿蛔虫啮心腹痛,亦单用鹤虱细研,以肥猪肉汁下。五岁一服二分,虫出便止,余以意增减。

外台秘要∶延年治蛔虫,吐水心痛。鹤虱三两为末蜜丸。平旦浆水服二十丸。千金方∶治虫咬心痛。鹤虱一两为末,空心温醋下。虫当出。沈存中笔谈地菘即天名精。鹤虱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