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hóng huā]

分类 花朵类
别名 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
药性
药味
归经
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
来源 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功效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痴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性状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炮制 5月下旬开花,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花期,分批采摘。选晴天,每日早晨6-8时,待管状花充分展开呈金黄色时采摘,过迟则管状花发蔫并呈红黑色,收获困难,质量差,产量低。采回后阴干或用40-60℃低温烘干。
成品
原生
《本草纲目》:红花

「释名」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雷公炮制药性解》:红花

味辛,性温无毒,入心肝二经。逐腹中恶血,而补血虚。除产后败血,而止血晕。疗跌扑损伤,疮毒肿胀,老人血少便结,女子经闭不行,催生下胎衣及死胎。酒渍用,其苗生捣敷肿毒,其子吞数粒,主天行痘疮不出。

按∶红花下行血海,宜入足厥阴而逐血。洁古云∶苦温为阴中之阳,故又入手少阴而补血,然长于行血,欲其补血须少用,或佐补剂。

《药鉴》:红花

气温味辛,可升可降,阳也。惟入血分,专治女科。下胎死腹中,为未生圣药。疗口噤血晕,诚已产佳品。多用破血,少用养血。大都辛温则能和血,故少用养血。若过于辛温,则血又走散,故多用破血。此通经药中宜用之,必须酒煮。东垣以为补血虚者,为其兼血药用之,斯能行血养血,而有补血之功也。苗捣敷游毒殊功,胭脂滴 耳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