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jiāng huáng]

分类 根茎类
别名 宝鼎香、黄姜。
药性
药味 辛,苦
归经 脾,肝
产地 主产于四川、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来源 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
功效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剌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性状 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炮制 12月下旬挖出地下部分,去掉泥圭和茎秆,先出种根;摘下块根作黄丝郁金。将根茎水洗,放入开水中焯熟,烘干,撞去粗皮,即得干姜黄;也可将根茎切成0.7cm厚的薄片,晒干。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姜黄

(姜黄_图缺)

味辛、苦,大寒,无毒。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唐本注云∶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

其作之方法,与郁金同尔。西戎人谓之 药。其味辛、少苦,多与郁金同,唯花生异尔。(唐本先附)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姜黄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一如 荷。根节紧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终是难得。性热不冷,《本经》云寒,误也。破血下气。西蕃亦有来者,与郁金、 药相似。如苏所附,即是 药而非姜黄。苏不能分别二物也。又云∶ ,味苦,温。主恶气疰忤,心痛,血气结积。苏云姜黄是 ,又云郁金是胡 。夫如此,则三物无别,递相连名,总称为 ,功状则合不殊。今 味苦,色青。姜黄味辛,温,无毒,色黄。主破血下气,温,不寒。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三物不同,所用各别。日华子云∶姜黄,热,无毒。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扑损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海南生者,即名蓬莪术。江南生者,即为姜黄。

图经曰∶姜黄、旧不载所出州郡,今江、广、蜀川多有之。叶青绿,长一、二尺许,阔三、四寸,有斜纹如红蕉叶而小。花红白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有节。或云真者是经种三年以上老姜,能生花,花在根际。

一如 荷,根节坚硬,气味辛辣,种姜处有之。八月采根,片切曝干。蜀人以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甚验。蛮人生啖,云可以祛邪辟恶。谨按郁金、姜黄、 药三物相近,苏恭不细辨,所说乃如一物。藏器解纷云∶ 味苦,色青;姜黄味辛,温,色黄;郁金味苦,寒,色赤,主马热病。三物不同,所用全别。又刘渊林注《吴都赋》姜汇非一。云姜汇大如螺,气猛近于臭,南土人捣之以为齑 。一名廉姜。生沙石中,姜类也。其味大辛而香,削皮以黑梅并盐汁渍之,乃成也。始安有之。据此,廉姜亦是其类,而自是一物耳。都下近年多种姜,往往有姜黄生卖,乃是老姜。市人买生啖之。云治气为最。医家治气药大方中,亦时用之。

千金翼∶疮癣初生,或始痛痒。以姜黄敷之,妙。经验后方∶治心痛。姜黄一两,桂穣三两为末,醋汤下一钱匕。

《本草纲目》:姜黄

「释名」宝鼎香。

「气味」(根)辛、苦、大寒、无毒(一说性热)。

「主治」

1、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2、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状如惊风,出冷汗)。用姜黄一钱,没药、没香、乳香各二钱,共研为末,加蜜调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钩藤煎汤化下。

3、产后血痛(腹内有血块)。用姜黄、桂心,等分为末,酒冲服一匙,血下尽后即愈。

4、疮癣初发。用姜黄研末擦上,甚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姜黄

味辛苦,性温无毒,经络主治与郁金同功,更烈。

按∶姜黄本草亦曰性寒,而陈藏器及日华子咸谓其热,辨之悉矣!能伤元气,用者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