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jí lí]

分类 果实类
别名
药性 微温
药味 辛,苦
归经
产地 主产于河南省、山东省、新疆省等地
来源 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功效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性状 性状完整的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放射状排列呈五棱状球形,小分果斧状或橘瓣状,黄白色或淡黄绿色,背面弓形隆起,中间有纵棱及多数疙瘩状小短刺;上部两侧各有一粗硬刺,成八字形分开,基部的两个粗硬刺稍短,亦呈八字形分开,两侧面较薄,有网状花纹或数条斜向棱线。果皮木质,极坚硬。分果l室,靠腹面生有3~4粒种子,种子长卵圆形稍扁,有油性。
炮制
成品
原生
《神农本草经》:蒺藜

味苦温。

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御览》引云,一名君水香,《大观本》,无文)。生平泽,或道旁。

《名医》曰:一名即藜,一名茨,生冯翊,七月八月,采实,暴干。

案《说文》云:荠,蒺藜也;诗曰:墙上有荠,以茨为茅苇,开屋字;《尔雅》云:茨,蒺藜;郭璞云: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毛诗》云:墙上有茨;《传》云:茨,蒺藜也,旧本作蒺藜,非。

味苦,温。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御览》引云∶一名君水香,《大观本》无文)。生平泽,或道旁。《名医》曰∶一名即藜,一名茨,生冯翊。七月、八月采实,曝干。案∶《说文》云∶荠,蒺黎也。《诗》曰∶墙上有荠,以茨为茅苇,开屋字。《尔雅》云∶墙上有茨。《传》云∶茨,蒺藜也,旧本作蒺藜,非。
《证类本草》:蒺藜

(蒺藜子_图缺)

味苦、辛,温、微寒,无毒。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 ,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

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一名即藜,一名茨。生冯翊平泽或道旁。七月、八月采实,曝干。(乌头为之使。)

陶隐居云∶多生道上,而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人行多着木屐。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路,亦呼蒺藜。《易》云∶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诗》云∶墙有茨,不可扫也。以刺梗秽也。方用甚稀尔。今按别本注云∶《本经》云温,《别录》云寒。此药性宣通,久服不冷而无壅热,则其温也。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茨,蒺藜。注∶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药性论云∶白蒺藜子,君,味甘,有小毒。治诸风 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不入汤用。日华子云∶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益精,疗肿毒及水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溺血。入药不计丸散,并炒去刺用。

图经曰∶蒺藜子,生冯翊平泽或道旁。七月、八月采实,曝干。又冬采。黄白色,类军家铁蒺藜。此《诗》所谓墙有茨者。郭璞注《尔雅》云∶布地蔓生,细叶,子有三角刺人是也。又一种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绿叶细蔓,绵布沙上,七月开花,黄紫色,如豌豆花而小。九月结实,作荚子,便可采。其实味甘而微腥,褐绿色,与蚕种子相类而差大。又与马 子酷相类,但马 子微大,不堪入药,须细辨之。今人多用。然古方云∶蒺藜子皆用有刺者,治风明目最良。神仙方亦有单饵蒺藜,云不问黑白,但取坚实者,舂去刺用。兼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葛洪治卒中五尸,捣蒺藜子,蜜丸,服如胡豆二枚。日三,愈。

雷公云∶凡使,采后净拣,择了蒸,从午至酉,出,日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从午至酉,出,日干用。圣惠方∶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水出不止。以蒺藜二握,当道车碾过,以水一大盏,煮取半盏。仰卧,先满口含饭,以汁一合灌鼻中。不过再灌之,嚏出一两个息肉,似赤蛹虫,即瘥。外台秘要∶治急引腰脊痛。捣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又方∶补肝散∶治三十年失明。蒺藜子七月七日收,阴干捣散。食后水服方寸匕。又方∶治肿。蒺藜子一升熬令黄,捣筛,以麻油和如泥,炒令焦黑,以涂故布上,剪如肿大,勿开头 上。又方∶治蛔虫攻心如刺,吐清汁。七月七日采蒺藜子,阴干作灰。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又方∶治一切疔肿。蒺藜子一升作灰,以酽酢和封头上,如破,涂之佳。又方∶备急小儿蠼 疮,绕身匝即死。以蒺藜捣叶敷之,无叶用子亦可。千金方∶涂疮肿。蒺藜蔓洗,三寸截之,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铜器中,又煮取一升,纳小器中,如稠糖下,取敷疮肿上。又方∶治遍身风痒,生疮疥。以蒺藜子苗煮汤洗之,立瘥。《千金翼》同。梅师方∶治难产碍胎在腹中,如已见儿,并胞衣不出,胎死。蒺藜子、贝母各四两,为末。米汤下一匙,相去四、五里不下,再服。孙真人食忌∶治白癜风。以白蒺藜子生捣为末,作汤服之。神仙秘旨云∶服蒺藜子一硕,当七、八月熟时收,日干,舂去刺,然后杵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日三服,勿令中绝,断谷长生。服之一年以后,冬不寒,夏不热。服之二年,老者复少,发白复黑,齿落重生。服之三年,身轻长生。

衍义曰∶蒺藜有两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或生墙上,有小黄花,结芒刺,此正是墙有茨者。花收摘,荫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温酒调服,治白癜风。又一种白蒺藜,出同州沙苑收马处。黄紫花,作荚,结子如羊内肾。补肾药,今人多用。风家唯用刺蒺藜。

《本草纲目》:蒺藜

「释名」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气味」(子)苦、温、无毒。(白蒺藜:甘、温、无毒)。

「主治」

1、腰脊痛。用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肿。有杜蒺藜每日煎汤洗。

3、大便风秘。用蒺藜子(炒)一两、猪牙皂荚(去皮、酥炙)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盐茶汤送下。

4、月经不通。有杜蒺藜、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5、难产(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贝母各四两,共研为末,米汤冲服三钱。过一会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药。

6、蛔虫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捣成散,饭后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齿动摇。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钱,加水淡浆水半碗,盐少许,温时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烧灰贴牙,亦能固齿。

9、鼻塞多年,不闻香臭。用蒺藜两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满口含饭。随好以药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喷出一、两个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合,共研为末。加醋调匀。夜涂脸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风。用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后断根。服至半月时,白处见红点,即预示有效。

12、疔肿。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捣烂,以醋调匀封疮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疮。用蒺藜叶捣烂敷患处。如无叶,可用子代替。

《雷公炮制药性解》:蒺藜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肝肾三经。主恶血块,症结喉痹,产难乳闭,小儿头疮,皮肤风痒,头痛,咳逆肺痿,除烦下气,明眼目,去燥热,疗肿毒,止遗泄。其叶可作浴汤治风,杵去刺,酒蒸炒用,乌头为使。沙苑蒺藜,主补肾添精,强阴种子。

按∶蒺藜利血,宜入肝经,下气宜入肺经,恶血等证,皆二经病也,故俱主之。其所以入肾者,因肺为之母,肝为之子,未有子母俱利,而肾不受其益者,故能止遗泄。产沙苑者,诚续嗣神丹,而本草不言,惜哉。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拣了净蒸,从午至酉,出日晒干舂,令皮上刺尽,用酒拌再蒸,一二时用。

《本草经集注》:蒺藜

味苦、辛,温、微寒,无毒。主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通,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一名即 ,一名茨。生冯翊平泽或道傍。七月、八月采实,曝干。(乌头为之使。)

多生道上,而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人行多着木屐。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路,亦呼蒺藜。《易》云∶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诗》云∶墙有茨,不可扫也。

以刺梗秽也。方用甚稀尔。(《大观》卷七,《政和》一七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