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ròu dòu kòu]

分类 果实类
别名 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
药性
药味 辛,苦
归经 大肠,胃,脾
产地 主产马来西亚、印尼、斯里兰卡等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来源 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
功效 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用于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性状 该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 (石灰粉末) 。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炮制 定植后6-7年开花结果,10年后产量增多,25年达盛果期。结果期为60-70年,盛果期有两次,即5-7月及10-12月。采摘民熟果实,除去果皮,剥去假种皮,将种仁用45℃低温慢慢烤干,经常翻动,当种仁摇之作响时即可。若高于45℃,脂肪溶解,失去香味,质量下降。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肉豆蔻

(肉豆蔻_图缺)

味辛,温,无毒。主鬼气,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冷疰,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其形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生胡国,胡名迦拘勒。(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肉豆蔻,君,味苦,辛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味珍,力更殊。

图经曰∶肉豆蔻,出胡国,今唯岭南人家种之。春生苗,花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月、七月采。

《续传信方》∶治脾泄气痢等,以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灰火中更以炒了 子末一两,相和。

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匕煎作饮,调前二物三钱匕,旦暮各一,便瘥。

陈藏器云∶大舶来即有,中国无。海药云∶谨按《广志》云∶生秦国及昆仑,味辛,温,无毒。

生姜汤服良。雷公云∶凡使,须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豆蔻,于 灰中炮,待米团子焦黄熟,然取用。勿令犯铜。圣惠方∶治冷痢,腹痛不能食。肉豆蔻一两去皮,以匕。

衍义曰∶肉豆蔻,对草豆蔻言之。去壳,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味薄,瘦虚者下等。亦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雷公炮制药性解》:肉豆蔻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胃二经。疗心腹胀痛,卒成霍乱,脾胃寒弱,宿食不消,虚冷泻痢,小儿伤乳吐泻,尤为要药。糯米粉裹煨,忌见铁器。

按∶肉豆蔻即肉果,辛温之性。宜入脾胃,有未去之积者,不可先用。

雷公云∶凡使须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豆蔻于糖灰中炮,待米团子焦黄熟,然后出去米,其中有子取用,勿令犯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