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wǔ bèi zǐ]

分类 其他类
别名 盐麸叶上球子、文蛤、百虫仓、木附子、漆倍子、红叶桃、旱倍子、乌盐泡。
药性
药味
归经
产地 主产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来源 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 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 Baker寄生而形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功效 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
性状 角倍:呈菱形或卵圆形,具不规则角状分枝,长3~8cm,直径2~5cm。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灰白色软滑短绒毛较明显。质硬而脆,破碎后中空,壁较薄,约0.1~0.2cm,角质,内有多数黑褐色蚜虫尸体及灰色粉状排泄物。内壁浅棕色,平滑。剖面角质。微有特异臭气,味涩。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cm,直径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cm,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物异,味涩。
炮制 角倍于9-10月间采摘,肚倍在6月间采,如过期则虫瘿开裂。采香后,用沸水煮3-5min,杀死内部仔虫,晒干或阴干。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五倍子

(五倍子_图缺)

味苦、酸,平,无毒。疗齿宣疳 ,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瘙痒脓水,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一名文蛤。在处有。其子色青,大者如拳,内多虫。一名百虫仓。

图经曰∶五倍子,旧不着所出州土,云在处有之,今以蜀中者为胜。生肤木叶上,七月结实,无花。其木青黄色。其实青,至熟而黄。大者如拳,内多虫。九月采子,曝干。生津液最佳。

陈藏器序云∶五倍子,治肠虚泄痢,熟汤服。博济方∶治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 赤烂,浮翳、瘀肉侵睛。神效驱风散∶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根据前煎淋洗。大能明眼目,去涩痒。经验后方∶治小儿吐不定。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甘草一握(用湿纸裹,炮过),同捣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立瘥。丹房镜源∶五倍子佐铅。

衍义曰∶五倍子,今染家亦用。口疮,以末掺之,便可饮食。

《雷公炮制药性解》:五倍子

味苦酸,性平无毒,入大肠经。主齿宣疳?,风癣疥痒,肠风五痔,及小儿面鼻口耳疳疮,明目生津,止泻涩精。噙口中,治口疮。善收顽痰,解诸热毒。百药煎即五倍造成,主肺胀喘咳。噙化能敛而降之。

按∶五倍酸苦之性专涩大肠,其收敛甚捷,泻痢初起者,未宜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