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xià kū cǎo]

分类 花朵类
别名 夕句、乃东、燕面、麦夏枯、铁色草、棒柱头花、灯笼头、棒槌草、锣锤草、牛牯草、广谷草、棒头柱、六月干、夏枯头、大头花、灯笼草、古牛草、牛佤头、丝线吊铜钟。
药性
药味 辛,苦
归经 胆,肝
产地 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来源 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果穗。
功效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治目赤肿痛、头痛、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性状 该品呈棒状,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 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 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质脆,微有清香气,味淡。
炮制 夏枯草在每年5-6月,当花穗变成棕褐色时,选晴天,割起全草,捆成小把,或剪下花穗,晒干或鲜用。
成品
原生
《神农本草经》:夏枯草
味苦,辛,主寒热、瘰、鼠、头创,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生川谷。《名医》曰∶一名燕面。生蜀郡。四月采。

味苦辛、寒。

热瘰疬,鼠瘘,头创,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燕面,生蜀郡,四月采。

《证类本草》:夏枯草

(夏枯草_图缺)

味苦、辛,寒、无毒。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一名燕面。生蜀郡川谷。四月采。(土瓜为之使。)

唐本注云∶此草生平泽。叶似旋复,首春即生,四月穗出,其花紫白似丹参花,五月便枯。

图经曰∶夏枯草,生蜀郡川谷,今河东、淮、浙州郡亦有之。冬至后生,叶似旋复。三月、四月开花,作穗紫白色,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至五月枯,四月采。

简要济众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补肝散∶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候服。

衍义曰∶夏枯草,今又谓之郁臭。自秋便生,经冬不瘁。春开白花,中夏结子,遂枯。

古方九烧灰,合紧面药。初生嫩时,作菜食之,须浸洗,淘去苦水,治瘰 鼠漏。

《本草纲目》:夏枯草

「释名」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雷公炮制药性解》:夏枯草

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肝经。主瘰?瘿瘤,湿脾脚肿,肝虚目痛,冷泪羞明,散血破症,生肌解毒,土瓜为使。

按∶夏枯草三四月开花,是时正厥阴风木主令,其为肝经之药明矣。丹溪曰∶夏至即枯者,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也。

《本草经集注》:夏枯草

味苦、辛,寒,无毒。主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一名燕面。生蜀郡川谷,四月采。(土瓜为之使。)(《大观》卷十一,《政和》二八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