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xiǎo jì]

分类 全草类
别名 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小刺盖。
药性
药味 甘,苦
归经 肺,胃,肝,肾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来源 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 的干燥地上部分。
功效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炮制 5-6月盛开期,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可连续收获3-4年。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小蓟

(大小蓟根_图缺)

味甘,温,主养精保血。大蓟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

五月采。

陶隐居云∶大蓟是虎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似。田野甚多,方药不复用,是贱之故。

猫蓟也。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俱能破血,小蓟不能消肿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小蓟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大蓟亦可单用,味苦,平。

止崩中血下。生取根捣绞汁,服半升许,多立定。日华子云∶小蓟根,凉,无毒。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又云大蓟叶,凉。治肠痈,腹脏瘀血,血晕,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敷。又名刺蓟、山牛蒡。

图经曰∶小蓟根,《本经》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俗名青刺蓟。苗高尺余,叶多刺,心中出花头,如红蓝花而青紫色,北人呼为千针草。当二月苗初生二、三寸时,并根作茹,食之甚美。四月采苗,九月采根,并阴干入药,亦生捣根绞汁饮。以止吐血,衄血,下血,皆验。大蓟根,苗与此相似,但肥大耳。而功力有殊,破血之外,亦疗痈肿。小蓟专主血疾。

陈藏器云∶蓟门以蓟为名,北方者胜也。食疗云小蓟根,主养气。取生根、叶,捣取自然汁,服一盏立佳。又,取叶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立瘥。圣惠方∶治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顿服。又方∶乳石发动,壅热心闷,吐血。以下通。小蓟一把,水二煮取一升,去滓分服。曾有人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夜疼闷不得眠。煮大蓟根汁服,立瘥。梅师方∶治卒吐血及泻鲜血。取小蓟叶捣绞取汁,温服。简要济众治九窍出血。以刺蓟一握绞取汁,以酒半盏调和,顿服之。如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三钱匕。又方∶治小儿浸淫疮,疼痛不可忍,发寒热。刺蓟末,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

衍义曰∶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四尺,叶皱。小蓟高一尺许,叶不皱,以此为异。小蓟,山野人取为蔬,甚适用。虽有微芒,亦不能害人。

《本草纲目》:小蓟

「释名」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

1、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窍出血。用刺蓟捣汁和酒服。或取干蓟研细,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蓟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经过五天,取酒常饮适量。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又方:小蓟茎、叶,洗净,切细,研汁一碗,加生地黄汁一碗,白术半两,共煎到五成汁,温服。

4、小产流血过多。用小蓟根、叶,益母草各五两,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伤流血不止。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6、小便热淋。用蓟根捣汁服。

7、疔疮恶肿。用大蓟四两、乳香一两、明矾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以出汗为见效。

《本草经集注》:小蓟

味甘,温。主养精保血。大蓟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五月采。

大蓟是虎蓟,小蓟是猫蓟,叶并多刺,相似。田野甚多,方药不复用,是贱之故,大蓟根甚治血,亦有毒。(《大观》卷九,《政和》二二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