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zhú rú]

分类 藤木类
别名
药性 微寒
药味
归经
产地 主产中南、华东、西南地区。
来源 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 F. Li 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丝状或薄带状,常卷曲扭缩而缠结成团或作创花状,长短不一,宽0.5~0.7cm,厚0.3~0.5cm。全体淡黄白色、浅绿色、青黄色、灰黄色、灰黄绿色、黄而韧,有弹性。气稍清香,味微甜。
炮制
成品
原生
《长沙药解》:竹茹

【本经】无。

味甘,微寒,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降逆止呕,清热除烦。

《金匮》竹皮大丸竹茹二分,石膏二分,白薇一分(有热二分),甘草七分,桂枝一分。枣肉和丸。治产妇乳子中虚,烦乱呕逆。以乳妇产子未久,中气尚虚,遇土郁木贼之时,胃逆作呕,爰生烦乱。竹茹降浊而止呕,石膏、白薇,清金而除烦,甘草、桂枝,培土而达木也。

橘皮竹茹汤方在橘皮。用之治哕逆,以其降逆而驱浊也。

竹茹甘寒之性,善扫瘀浊而除呕哕,清金敛肺,更其所长。其诸主治,除吐衄,止崩漏,治膈噎,疗肺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