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zōng lǘ]

分类 叶子类
别名
药性
药味
归经
产地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区。
来源 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的干燥叶柄。
功效 收敛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性状 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若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新面纤维性。气微,味淡。
炮制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棕榈

(棕榈子_图缺)

平,无毒。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及养血。

平,无毒。止鼻洪吐血,破症,治崩中带下,肠风赤白痢,入药烧灰用,不可绝过。(新补 见陈藏器、日华子。)

图经曰∶棕榈,亦曰 榈。出岭南及西川,江南亦有之。木高一、二丈,旁无枝条。叶大而圆,歧生枝端。有皮相重,被于四旁,每皮一匝为一节。二旬一采,转复生上。六、七月生黄白花。八、九月结实,作房如鱼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其皮木用。《山海经》曰∶石脆(一作翠)之山,其木多棕是也。

衍义曰∶棕榈木,今人旋为器。皮烧为黑灰,治妇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药。每岁剐取棕皮,不尔束死。花如鱼子,渫熟,淹为果。

《本草纲目》:棕榈

「释名」榈。

「气味」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有人认为有毒。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

「主治」

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皮:

1、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

2、血崩不止。有棕榈皮烧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

3、屙血。作棕榈皮半斤、桥楼一个,共烧成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4、泻痢。用棕榈皮烧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5、小便不通。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