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bài jiàng]

分类 全草类
别名 鹿肠、鹿首、马草、泽败、鹿酱、酸益、败酱草、苦菜、野苦菜
药性 微寒
药味 辛,苦
归经 大肠,胃,肝
产地 分布于东北、华涨、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
来源
功效
性状
炮制 野生者夏、秋季采挖,栽培者可在当年开花前采收。洗净,晒干。
成品
原生
《神农本草经》:败酱

味苦平。

主暴热火创,赤气,疥搔,疸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八月采根曝干。

案《范子计然》云:败酱出三辅。陶宏景云:气如败酱。故以为名。

味苦,平。主暴热火创、赤气,疥瘙,疸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名医》曰∶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八月采根,曝干。案∶《范子计然》云∶败酱,出三辅。陶弘景云∶气如败酱,故以为名。
《证类本草》:败酱

(败酱_图缺)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陶隐居云∶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茈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唐本注云∶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 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鹿酱,臣,败酱是也。味辛、苦,微寒。治毒风 痹,主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日华子云∶味酸。治赤眼障膜, 肉, 耳,血气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晕,排脓,补 ,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又名酸益。七、八、十月采。

图经曰∶败酱,生江夏川谷,今江东亦有之,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色,似柴胡,作陈败豆酱气,故以为名。八月采根,曝干用。张仲景治腹痈,腹有脓者。薏苡仁附子败酱汤∶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三物捣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顿服之。小盒饭下,愈。

雷公云∶凡使,收得后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出,焙干,去甘草叶,取用。杨氏产乳∶治蠼 尿绕腰者。煎败酱汁涂之,瘥。

《本草纲目》:败酱

「释名」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产后恶露。用败酱、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八分,芎穷、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产后腹痛。用败酱五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4、蠼螋尿疮。用败酱煎汁涂搽,有效。

《长沙药解》:败酱

【本经】味苦平。主暴热火创,赤气,疥搔,疸痔,马鞍,热气。一名鹿肠。生川谷。

味苦,微寒,入足厥阴肝经。善破瘀血,最排痈脓。

《金匮》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在薏苡。用之治肠痈脉数,以其排积脓而行瘀血也。

败酱苦寒通利,善破瘀血而消痈肿,排脓秽而化癥瘕。其诸主治,止心痛,疗腹疼,住吐衄,破癥瘕,催生产,落胎孕,收带下,平疥癣,除翳膜,去努肉。败酱即苦菜也。

《本草经集注》:败酱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腹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茈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大观》卷八,《政和》二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