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英[bái shí yīng]

分类 矿物类
别名
药性
药味 辛,甘
归经 肺,心,肾
产地 产江苏、广东、湖北、福建、陕西等地。
来源 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
功效 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主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善忘;小便不利;黄疸;石水;风寒湿痹。
性状
炮制 采得后,拣选纯白的石英。
成品
原生
《神农本草经》:白石英

味甘,微温。

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御览》引作呕),胸鬲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御览》引作阴淫痹)。久服,轻身(《御览》引作身轻健),长年。生山谷。

《吴普》曰:白石英,神农甘,岐伯黄帝雷公扁鹊无毒,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泽,长者二三寸,采无时(《御览》引云,久服,通日月光)。

《名医》曰:生华阴及太山。

案《司马相如赋》,有白附,苏林云白附,白石英也,司马山云,出鲁阳山。

味甘,微温。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御览》引作呕),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御览》引作阴淫痹)。久服,轻身(《御览》引作身轻健)、长年。生山谷。《吴普》曰∶白石英,神农∶甘,岐伯、黄帝、雷公、扁鹊∶无毒。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泽,长者二、三寸,采无时(《御览》引云∶久服,通日月光)。《名医》曰∶生华阴及太山。案∶《司马相如赋》有白附。苏林云∶白附,白石英也,司马山云∶出鲁阳山。
《证类本草》:白石英

(白石英_图缺)

味甘、辛,微温,无毒。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疗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通日月光。久服轻身长年,耐寒热。生华阴山谷及泰山。

大端名青陶隐居云∶今医家用新安所出,极细长白澈者;寿阳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仙经》大小并有用,唯须精白无瑕杂者。如此说,则大者为佳。其四色英,今不复用。唐本注云∶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泽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径三、四寸,长五、六寸。今通以泽州者为胜也。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白石英,神农∶甘。歧伯、黄帝、雷公、扁鹊∶无。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泽,长者二、三寸。采无时。又云∶青石英如白石英,青端赤后者是。赤石英,赤端白后者是。赤泽有光,味苦。补心气。黄石英,黄色如金在端者是。黑石英,黑泽有光。药性论云∶白石英,君。能治肺痈,吐脓,治嗽逆上气,疸黄。日华子云∶五色石英,平。治心腹邪气,女人心腹痛,镇心,疗胃冷气,益毛发,悦颜色,治惊悸,安魂定魄,壮阳道,下乳,通亮者为上。其补益随脏色而治,青者治肝,赤者治心,黄者治皮肤,白者治肺,黑者治肾。

图经曰∶白石英,生华阴山谷及泰山。陶隐居以新安出者佳。苏恭以泽州者为胜。今亦泽州出焉。大抵长而白泽,明澈有光,六面如削者可用。长五、六寸者弥佳。其黄色如金在端者,名黄石英。赤端白后者,名赤石英。青端赤后者,名青石英。黑泽而有光者,名黑石英。二月采,亦云无时。古人服食,唯白石英为重,紫石英但入五石散。其黄、赤、青、黑四种,《本经》虽有名,而方家都不见用者。故《乳石论》以钟乳为乳,以白石英为石,是六英之贵者,唯白石也。又曰∶乳者,阳中之阴;石者,阴中之阳,故阳生十一月后甲子服乳,阴生五月后甲子服石。然而相反、畏恶,动则为害不浅。故乳石之发,方治虽多,而罕有能济者,诚不可轻饵也。

圣惠方∶治腹坚胀满号石水方∶用白石英十两,捶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二斗浸,以泥重封瓶口,将马粪及糠火烧之,长令酒小沸,从卯至午即住火,候次日,暖一中盏饮,日可三度。如吃酒少,随性饮之。其白石英,可更一度烧之。简要济众方∶治心脏不安,惊悸善忘,上鬲风热化痰。白石英一两,朱砂一两,同研为散。每服半钱,食后、夜卧前,金银汤调下。

衍义曰∶白石英,状如紫石英,但差大而六棱,白色如水精。紫、白二石英,当攻疾,可暂煮汁用,未闻久服之益。张仲景之意,只令 咀,不为细末者,岂无意焉。其久服,更宜详审。

《本草纲目》:白石英

「释名」甘、微温、无毒。

「主治」

1、风虚冷痹,肾虚耳聋。取磁石五两,经火煅、醋淬各五次,加白石英五两,装入绢袋,浸一升酒中,过五、六天后,分次温取。酒尽,可再添酒。

2、惊悸善忘(上隔风热,心脏不安,宜化痰安神)。用白石英一两、朱砂一两,共研细。饭后煎金银汤送下。

3、石水肿坚(按:病象是四肢瘦,肚子大,腹水胀如坚石)。用白石英十两,捶成豆子大,装入瓷瓶,浸酒二斗瓶口泥封,周围以马粪和糠火烧之,常令小沸。约六小时后停火。第二天开始服用,每次服酒大半杯。一天三次,酒尽后,可再加酒如上法烧一次。

《本草经集注》:白石英

味甘、辛,微温,无毒。主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治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通日月光。久服轻身长年,耐寒热。生华阴山谷,及太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其黄端白棱名黄石英,赤端名赤石英,青端名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二月采,亦无时。(恶马目毒公。)

今医家用新安所出,极细长白澈者;寿阳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仙经》大小并有用大观》卷三,《政和》九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