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分类 其他类
别名 凌、石水。
药性
药味
归经 肺,胃
产地 人工制冰在全国四季均有产出。
来源 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功效 退热消暑;解渴除烦。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
性状
炮制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冰

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热烦热,熨人乳石发,热肿。暑夏盛热,食此应与气候相反,便非宜人,或恐入腹冷热相激,却致诸疾也。《食谱》云∶凡夏用冰,正可隐映饮食,令气冷,不可打碎食之,虽复当时暂快,久皆成疾。今冰井,西陆朝觌出之,颁赐官宰,应悉此。《淮南子》亦有作法。又以凝水石为之,皆非正冰也。

《本草纲目》:冰

「释名」亦名凌。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去热烦,熨乳石发热发肿,解暑毒和烧酒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用冰一块放在胸部有效。冬天掘冰窖藏冰,备夏日之用。身上瘢痕,用夏冰时时熨抹,能消去。

《雷公炮制药性解》:冰

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肺肝二经。主心腹邪气积聚,喉闭乳蛾,舌肿,痔疮,通九窍,消风气,明耳目,杀诸虫,解蛊毒。又主小儿惊痫,大人痰迷。

按∶冰片之辛,本入肺家,而肝则受克者也,故兼入焉。主治诸症,俱是气闭生热。而冰片则辛散之极,开气如反掌,故多用之,然亦从治之法也。世俗因其主用,遂疑其性寒,辄与麝香同用,以为桂附之助,独不计人身阳易于动,阴易于亏。丹溪之训,讵可忽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