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蟆[há ma]

分类 动物类
别名 蟆、蛤、蛤蟆。
药性
药味
归经 心,脾
产地 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来源 为蛙科动物泽蛙的全体。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消积。主治痈肿;热疖;口疮;瘰疬;小儿疳积;热痢。
性状
炮制 夏、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净入药。
成品
原生
《神农本草经》:虾蟆
味辛,寒。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创。服之,不患热病。生池泽。《名医》曰∶一名蟾蜍,一名,一名去甫,一名苦。生江湖。五月五日取,阴干。东行者,良。案∶《说文》云∶虾,虾蟆也;蟆,虾蟆也;,虾蟆也;,,詹诸也。其鸣詹诸;其皮;其行,或作。,詹诸也。《夏小正》传云∶蜮也者,长股也,或曰屈造之属也。《诗》曰∶得此,言其行,,詹诸,以鸣者。虾蟆也。郭璞云∶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又蟆,郭璞云∶蛙类。《周礼》云∶蝈氏。郑司农云∶蝈,读为蜮。蜮,虾蟆也。元谓蝈,今御所食蛙也。《月令》云∶仲夏之月,反舌无声。蔡邕云∶今谓之虾蟆。薛君《韩诗》注云∶戚放蟾蜍。高诱注《淮南子》云∶蟾,也。又蝈,虾蟆也。又蟾蜍,虾蟆。又鼓造,一曰虾蟆。《抱朴子·内篇》云∶或问,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而得自然解脱,以何法乎?《抱朴子》曰∶以自解去父血。

味辛寒。

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创。服之不患热病。生池泽。

《名医》曰:一名蟾蜍,一名,一名去甫,一名苦,生江湖,五月五日,取,阴干,东行者良。

案《说文》云:虾,虾蟆也,蟆,虾蟆也,鼋,虾蟆也,,詹诸也,其鸣詹诸,其皮蠢蠢,其行,或作,,詹诸也。夏水正《传》云:域也者,长股也,或曰屈造之属也。诗曰:得比,言其行电电,鼋,詹诸,以鸣者,《广雅》云:苦胡,虾蟆也。《尔雅》云:鼋蟾诸,郭璞云: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又蝗。郭璞云:蛙类。

《周礼》云:蝈氏。郑司农云:蝈,读为蜮,蜮,虾蟆也,元谓蝈,今御所食蛙也。月今云:仲夏之月,反舌无声。蔡邕云:今谓之虾蟆。薛君韩诗注云:戚施蟾蜍。

高诱注南子云:蟾蠩也,又蝈,虾蟆也,又蟾蜍,虾蟆,又鼓造,一曰虾蟆,《抱朴子》内篇云:或问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而得自然解脱。以何法乎。

《抱朴子》曰:以自解去父血。

《雷公炮制药性解》:虾蟆

味甘,性寒无毒,入脾经。主除邪气,破坚血,解结热,疗儿疳,贴痈肿,疗大伤。

凡使去皮及肠并爪,阴干,涂牛酥炙用。眉酥,主蛀牙恶疮疔肿,瘰?痔漏,助阳,其肋涂按∶虾蟆归脾,甘之故也,形状与蟾蜍相似,《本经》未尝分析。自陈藏器极口分殊。

以为虾蟆背有黑点,身小能跳接百虫,在陂泽间,举动极急。蟾蜍身大嘴黑,点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声,行动迟缓,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然意其功用,无甚差别,想有牝牡之分,而种类之异也。

雷公云∶有多般勿误用,有黑虎,有?黄,有黄蛤,有蝼蝈,有蟾,其形各别。其虾蟆皮上腹下有斑点,脚短不鸣叫者是也。黑虎身小黑嘴,脚小,斑?黄斑色,前脚大,后腿有小尾子一条。黄蛤遍身黄色,腹下有脐带长五七分以来,所住处带下有自然汁出。蝼蝈即夜鸣,腰细口大,皮苍黑色。蟾即黄斑,头有肉角。凡使虾蟆先去皮并肠及爪子,阴干,然后涂酥炙,令干。每修事一个,用牛酥一分,炙尽为度。若使黑虎即和头尾皮,并阴干,酒浸三日,漉出焙干用之。

《本草经集注》:虾蟆

味辛,寒,有毒。主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治阴蚀,疽疠恶疮, 犬伤疮,能合玉石。一名蟾蜍,一名KT ,一名去甫,一名苦 。生江湖池泽。

五?

此是腹大、皮上多痱磊者,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人得温病斑出困者,生食一?

能使人缚亦自解。烧灰敷疮立验。其肪涂玉则刻之如蜡,故云能合玉石,但肪不可多得。取肥者,锉,煎膏,以涂玉,亦软滑易截。古玉器有奇特,非雕琢人功者,多是昆吾刀及虾蟆肪所刻也。(《大观》卷二十二,《政和》四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