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草
分类 | 动物类 |
别名 | 蓝色草、由甲草、黄峰草、子哥利、红鼻王、火炭草、四方梗、鱼尾草、积药草、土夏顶替草、疳积草...。 |
药性 | 凉 |
药味 | 辛,微苦 |
归经 | 肺,脾,肝 |
产地 |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来源 | 为爵床科植物孩儿草的全草。 |
功效 | 消积滞;泻肝火;清湿热。主治小儿食积;目赤肿痛;湿热泻痢;肝炎;瘰疬痈肿;毒蛇咬伤。 |
性状 | |
炮制 | 夏、秋、冬季采收,洗净,鲜胜或晒干。 |
成品 | |
原生 |
分类 | 动物类 |
别名 | 蓝色草、由甲草、黄峰草、子哥利、红鼻王、火炭草、四方梗、鱼尾草、积药草、土夏顶替草、疳积草...。 |
药性 | 凉 |
药味 | 辛,微苦 |
归经 | 肺,脾,肝 |
产地 |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
来源 | 为爵床科植物孩儿草的全草。 |
功效 | 消积滞;泻肝火;清湿热。主治小儿食积;目赤肿痛;湿热泻痢;肝炎;瘰疬痈肿;毒蛇咬伤。 |
性状 | |
炮制 | 夏、秋、冬季采收,洗净,鲜胜或晒干。 |
成品 | |
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