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草
分类 | 动物类 |
别名 | 地韭菜、天芒针、地蓝花、鸭舌头、地潭花、山海带、红茅草、竹叶草、百日晒、肉草、七月一枝花、小号鸡舌癀、细竹壳菜、血见愁、红竹壳菜、细竹田、鸡舌草。 |
药性 | 凉 |
药味 | 甘,淡 |
归经 | 肺,胃 |
产地 |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
来源 | 为鸭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叶的全草。 |
功效 | 清肺热;凉血解毒。主治肺热咳嗽;咳血;吐血;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疮痈肿毒。 |
性状 | |
炮制 |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成品 | |
原生 |
分类 | 动物类 |
别名 | 地韭菜、天芒针、地蓝花、鸭舌头、地潭花、山海带、红茅草、竹叶草、百日晒、肉草、七月一枝花、小号鸡舌癀、细竹壳菜、血见愁、红竹壳菜、细竹田、鸡舌草。 |
药性 | 凉 |
药味 | 甘,淡 |
归经 | 肺,胃 |
产地 |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
来源 | 为鸭跖草科植物裸花水竹叶的全草。 |
功效 | 清肺热;凉血解毒。主治肺热咳嗽;咳血;吐血;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疮痈肿毒。 |
性状 | |
炮制 |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成品 | |
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