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
分类 | 果实类 |
别名 | 朹、檕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实、棠梂子、赤枣子、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樝子、山里果子、茅樝、猴樝、映山红果、海红、酸梅子、山梨、酸查、野山楂又名小叶山楂、山果子。 |
药性 | 微温 |
药味 | 甘,酸 |
归经 | 胃,脾,肝 |
产地 | 主产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
来源 | 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
功效 |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
性状 | 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 |
炮制 | 1、净山楂: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2、炒山楂:取净山楂,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色变深。 3、焦山楂:取净山楂,照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 |
成品 | |
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