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鱼[shí shǒu yú]

分类 动物类
别名 黄花鱼、石头鱼、鱢、江鱼、黄鱼、海鱼、黄瓜鱼。
药性
药味
归经 胃,脾,肝,肾
产地 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来源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和小黄鱼的肉。
功效 益气健脾;补肾;明目;止痢。主治病后、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肾虚腰痛;水肿;视物昏花;头痛;胃痛;泻痢。
性状
炮制 在鱼汛期捕捞,捕后,除去肉脏,洗净,鲜用或冷藏。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石首鱼

味甘,无毒。头中有石如棋子。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烧为灰末服,和 菜作羹,开胃益气。候干食之,名为鲞(音想)。炙食之,主消瓜成水,亦主卒腹胀,食不消,暴下痢。初出水能鸣,夜视有光。又野鸭头中有石,云是此鱼所化。生东海。(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陈士良云∶石首鱼,平。日华子云∶取脑中枕,烧为末,饮下,治淋也。

食疗∶作干鲞,消宿食,主中恶,不堪鲜食。

《本草纲目》:石首鱼

「释名」石头鱼、江鱼、黄花鱼。干者名想鱼。

「气味」(肉)甘、平、无毒。

「主治」

1、开胃益气。用石首鱼与菜作汤吃。

2、水有积食。用想鱼炙熟吃。

3、蜈蚣咬伤。用白想皮贴伤处。

4、石淋。用石首鱼头中石(按:即耳石)十四具,与当归等分为末,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饮服,立愈。

5、耳出脓。用石首鱼头中石研为末,或烧存性后研为末,敷涂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