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蓼[shuǐ liǎo]

分类 其他类
别名 蓼、蔷、蔷虞、虞蓼、泽蓼、辣蓼草、柳蓼、川寥、药蓼子草、红蓼干草、白辣蓼、胡辣蓼、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水红花、红辣蓼、水辣蓼。
药性
药味 辛,苦
归经 大肠,胃,脾
产地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来源 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地上部分。
功效 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主治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
性状
炮制 在播种当年7~8月花期,割起地上部分,铺地晒干或鲜用。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水蓼

主蛇毒,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内心闷。水煮渍捋脚,消气肿。

唐本注云∶叶似蓼,茎赤,味辛,生下湿水旁。今按别本注云∶生于浅水泽中,故名水蓼。

辛,冷,无毒。集验方治脚痛。先以水蓼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疮干自安。

衍义曰∶水荭子,不以多少,微炒一半,余一半生用,同为末,好酒调二钱,日三服,食后、夜卧各一服。治瘰 ,破者亦治。水蓼,大率与水红相似,但枝低尔。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面作曲,变假其辛味。

《本草纲目》:水蓼

「释名」虞蓼、泽蓼。

「气味」(茎、叶)辛、无毒。

「主治」

1、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2、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