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xiǎo mài]

分类 其他类
别名 来、麳。
药性
药味
归经 心,脾,肾
产地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功效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性状
炮制 成熟时采收,脱粒晒干,或机成面粉。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小麦

(小麦_图缺)

味甘,微寒,无毒。主除热,止躁渴咽干,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温,消谷,止痢。以作面,温,不能消热止烦。

陶隐居云∶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作面则温,明 麦亦当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 麦,犹胜于米尔。唐本注云∶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小麦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又有女曲、黄蒸。女曲,完小麦为之,一名 (音桓)子;黄蒸,磨小麦为之,一名黄衣。并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自然兼有寒温,面热麸冷,宜其然也。河、渭以西,白麦面凉,以其春种阙二时气,使之然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以作 ,微寒。主消渴,止烦;以作曲,止痢,平胃,主小儿痫,消食痔。萧炳云∶麦酱和鲤鱼食之,令人口疮。

药性论云∶小麦,臣,有小毒。能杀肠中蛔虫,熬末服。陈藏器云∶麸,味甘,寒,无毒。

和面作饼,止泄利,调中,去热,健人,蒸热袋盛,熨人。马冷失腰脚,和醋蒸,抱所伤折处,止痛散血。人作面,第三磨者凉,为近麸也。小麦,皮寒肉热。又云∶麦苗,味辛,寒,无毒。主酒疸目黄,消酒毒暴热。麦苗上黑霉名麦奴,主热烦,解丹石,天行热毒。又云面,味甘,温。补虚,实人肤体,浓肠胃,强气力,性拥热,小动风气。又云∶女曲,一名子.按 子与黄蒸不殊。黄蒸,温补,消诸生物。北人以小麦,南人以粳米,皆六、七月作之。苏又云磨破之,谓当完作之,亦呼为黄衣,尘绿者佳。孟诜云∶小麦,平,服之止渴。又,作面有热毒,多是陈 之色。作粉补中益气,和五脏,调脉。又,炒粉一合,和服断下痢。又,性主伤折,和醋蒸之,裹所伤处便定。重者,再蒸裹之,甚良。日华子云∶面,养气,补不足,助五脏,久食实人。又云麦黄,暖。温中下气,消食除烦。麸,凉。治时疾,热疮,汤火疮烂,扑损伤折瘀血,醋炒贴 。麦苗,凉。除烦闷,解时疾狂热,消酒毒,退胸膈热。患黄胆人绞汁服,并利小肠,作齑吃,甚益颜色。

图经曰∶麦有大麦、小麦、 麦、荞麦,旧不着所出州土。苏云大麦出关中,今南北之人皆能种莳。屑之作面,平胃,止渴,消食。水渍之生芽为 ,化宿食,破冷气,止心腹胀满。

今二种∶一种类小麦,一种类大麦,皆比大、小麦差大。凡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大、小麦,地暖处亦可春种之,至夏便收。

故有毒。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作曲则平胃止利。其皮为麸,性复寒,调中去热,亦犹大豆作酱、豉,性便不同也。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然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也。药品不甚用之。

食疗云∶平。养肝气,煮饮服之良。又云∶面有热毒者,为多是陈 之色。又,为磨中石末在内,所以有毒,但杵食之即良。又宜作粉食之,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圣惠用小麦作饭,水淘食之。又方∶主妇人乳痈不消。右用白面半斤,炒令黄色,用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即消。外台秘要∶治痢,色白不消者,为寒下。方∶好面米粥,纳面方寸匕。又云∶此疗泻百行,师不救者。千金方∶治黄胆。

饮六、七合,昼夜三、四饮之,三、四日便愈。又方∶治火疮。熬面入栀或掺,瘥。肘后方∶主食过饱烦闷,但欲卧而腹胀一切伤折。寒食蒸饼限多少,末,酒服之,验。经验方∶治鼻衄。以冷水调面浆,服之立瘥。又方∶治吹奶。

水调面煮如糊,欲熟即投无灰酒一盏,共搅之,极热,令如稀粥,可饮即热吃。仍令人徐徐按之,头上皮虚肿,薄如蒸饼,状如裹木。以口嚼敷之,瘥。孙真人麦,心之谷也,心病宜食。主除热止渴,利小便,养心气。又方∶治酒黄。取小麦三升杵,和少如金色,小便赤。取小麦杵取汁,服一合。食医醋和作弹丸二、三十个,乘热吞三、两个。其哕定八丸尚未定,晚后饭前再作吞之。鬼遗方∶治金疮腹肠出,不能纳之。小麦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去滓绵滤,使极冷。令人含 之,疮肠渐渐入,冷其旁人语,又不须令病患知,肠不即入。取病患卧席四角,合病患举摇,稍须臾便肠自入。十日中,食不饱,数食须使少。勿使惊,即杀人。别说云∶谨按小麦,即今人所磨为面,日常食者。八、九月种,夏至煎熟。一种春种,作面不及经年者良。大麦作饭滑,饲马良。 麦,今以似小麦而大粒,色青黄,作面脆硬,食多胀人。京东、西,河北近京,又呼为黄颗。关中又有一种青颗,比近道者粒微小,色微青,专以饲马,未见入药用。然大麦、麦二种,其名差互,今之 麦与小麦相似而差大,宜为之大麦。今之大麦不与小麦相似,而其皮矿脆,宜为之 麦。用此恐传记因俗而差之尔,不可不审也。

衍义曰∶小麦,暴淋煎汤饮,为面作糊。入药水调,治人中暑。马病肺卒热,亦以水调灌愈。生嚼成筋,可以粘禽虫。

《本草纲目》:小麦

「释名」来。

「气味」小麦(小麦的果实):甘、微寒、无毒浮麦:甘、咸、寒、无毒。面粉:甘、温、有微毒。不能消热止烦

「主治」

小麦(小麦的果实):

1、老人淋。用小麦一升、通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饮服。

2、项瘿。用小麦一升,在醋一升中泡过,晒干为末,加海藻(洗净,研为末)三两,和匀,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白癜风。用小麦摊上,烧铁物压出油,搽涂患处。

4、汤火伤。用小麦炒黑,研为末,加腻粉,调油涂伤处。勿接触冷水。

5、头疮。用小麦烧存性,研为末,调油敷患处。浮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

麦麸:

1、产后虚汗。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一天服二次。

2、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调油敷涂。

3、小便尿血。麦麸炒香,以肥猪肉蘸食。

4、热疮,汤火伤。用醋拌麦麸熨贴。

面粉:

1、内伤吐血。用面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节汁调服二钱。

2、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用白面加盐少许,冷水调服三钱。

3、泄痢。用白面一斤,炒焦黄,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温水送下。

4、咽喉肿痛,不能吞食。用白面和醋调匀,涂喉外肿处。

5、乳痈不消。用白面半斤,炒黄,加荆煮成糊敷涂,即消。

6、刀伤血出。用生面干敷,五、七日即愈。

7、远行脚上起泡。水调生面涂上,一夜即消。

8、火烧成疮。用炒面加栀子仁末,调油涂搽。

9、防止受孕。用白面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来月经的头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后各服一次)。

10、一切疔肿。用猪油调面封患处,有效。

麦粉:痈疽发背,地铭肿毒。用陈年麦粉,久炒成黄黑色,冷定后,研为末,加陈醋调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同时摊纸上,剪孔贴患处,疼痛渐消。以后肿毒亦消,此方屡试屡验,药易得而功极显。

面筋:解热和中。糗:消渴止烦。

麦苗:消酒毒,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利小肠。

麦取: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热。

麦秆:烧灰加在去疣痣、蚀恶肉的药膏中。

《长沙药解》:小麦

【本经】无。

味甘、微苦,《素问》: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小麦是手太阴药。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润辛金之枯燥,通壬水之淋涩,能清烦渴,善止悲伤。

《金匮》甘麦大枣汤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治妇人脏躁,悲伤欲哭,数欠伸者。以厥阴风木之气,最耗精血,风动而伤肺津,金燥则悲伤欲哭。五脏之志,在肺为悲,在肾为恐。五脏之声,在肺为哭。盖肺津燥降,则化肾水,物情喜升而恶降,升则得意而为喜,降则失意而为恐,悲者,恐之先机也。阳气将降,则生欠伸,欠伸者,阴引而下,阳引而上,未能即降也。义详《灵枢·口问》。甘草培土,大枣滋乙木而息风,小麦润辛金而除燥也。此与消渴,俱厥阴病。

小麦粥生津止渴,除烦泻热,白术散方在白术。用之治心烦作呕,以清心而除烦也。枳实芍药散方在枳实。用之治痈脓,以其泻热而除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