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yīn chén hāo]

分类 根茎类
别名 因尘、马先、茵蔯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茵陈。
药性 微寒
药味 微辛,微苦
归经 胃,膀胱,脾
产地 分布几遍全国。
来源 为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地上部分。春采的去根幼苗,习稀绵茵陈,夏割的地上部分称茵陈蒿。
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主黄疸;小便一利;湿疮瘙痒
性状
炮制 栽后第2年3-4月即可采收嫩梢,连续收获3-4年。
成品
原生
《证类本草》:茵陈蒿

(茵陈蒿_图缺)

味苦,平、微寒,无毒。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白兔食之仙。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

陶隐居云∶今处处有,似蓬蒿而叶紧细,茎,冬不死,春又生。唯入疗黄胆用。《仙经》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陈乃云此,恐是误尔。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茵陈本功外,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虽蒿类,苗细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也。今又详∶此非菜中茵陈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青蒿而背白,今所在皆有,采苗阴干。药性论云∶茵陈蒿,使,味苦、辛,有小毒。治眼目通身黄,小便赤。日华子云∶石茵陈,味苦,凉,无毒。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冬,瘴疟,女人症瘕,并闪损乏绝。又名茵陈蒿、山茵陈。本出和州及南山、岭上皆有。

图经曰∶茵陈蒿,生泰山及丘陵坡岸上,今近道皆有之,而不及泰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秋后叶枯,茎秆经冬不死,至春更因旧苗而生新叶,故名茵陈蒿。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江宁府又有一种茵陈,叶大根粗,黄白色,至夏有花实。阶州有一种名白蒿,亦似青蒿而背白,本土皆通入药用之。今南方医人用山茵陈,乃有数种。或着其说云∶山茵陈,京下及北地用者,如艾蒿,叶细而背白,其气亦如艾,味苦,干则色黑。江南所用,茎叶都似家茵陈而大,高三、四尺,气极芬香,味甘、辛。俗又名龙脑薄荷。吴中所用,乃石香 也,叶至细,色黄,味辛,甚香烈,性温。误作解脾药服之,大令人烦。以本草论之,但有茵陈蒿,而无山茵陈。本草注云∶茵陈蒿叶似蓬蒿而紧细。今京下北地用为山茵陈者是也。大体世方用山茵陈疗脑痛,解伤寒发汗,行肢节滞气,化痰利膈,治劳倦最要。详本草正经,唯疗黄胆,利小便,与世方都不应。今试取京下所用山茵陈,为解肌发汗药,灼然少效;江南山茵陈,疗伤寒脑痛绝胜。此见诸医议论,谓家茵陈亦能解肌下膈,去胸中烦。方家少用,但可研作饮服之。本草所无,自出俗方。茵陈蒿复当别是一物,主疗自异,不得为山茵陈,此说亦未可据。但以功较之,则江南者为胜。

以经言之,则非本草所出。医方所用,且可计较功效,本草之义,更当考论尔。

雷公云∶凡使,须用叶有八角者,采得阴干,去根细锉用,勿令犯火。千金方∶治遍身风痒,生疮疥。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立瘥。食医心镜茵陈,主除大热,黄胆,伤寒头痛,风热瘴疠,利小便。切煮羹,生食之亦宜人。

衍义曰∶茵陈蒿,张仲景治伤寒,热甚发黄者,身面悉黄,用之极效。又一僧因伤寒后发汗不澈,有留热,身面皆黄,多热,期年不愈。医作食黄治之,治不对病,不去。问之,食不减。寻与此药,服五日,病减三分之一,十日减三分之二,二十日病悉去。方用山茵陈、山栀子各三分,秦艽、升麻各四钱,末之。每用三钱,水四合,煎及二合,去滓,食后温服,以知为度。然此药以茵陈蒿为本,故书之。

《本草纲目》:茵陈蒿

「气味」(茎、叶)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1、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2、遍身风痒。用茵陈煮浓汤洗浴即愈。

3、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用茵陈蒿两把,加水一斗五程序,煮成七升,先以皂荚汤洗,再以茵陈汤洗。隔一天洗一次。

4、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长沙药解》:茵陈蒿

【本经】茵陈。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生邱陵阪岸上。

味苦,微寒,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利水道而泻湿淫,消瘀热而退黄疸。

《伤寒》茵陈蒿汤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劈,大黄二两。治太阴病,身黄腹满,小便不利者。以己土湿陷,木郁热生,湿热传于膀胱,水窍不开,淫溢经络,郁蒸而发黄色者。茵陈利水而除湿,栀子、大黄,泻热而消瘀也。

《金匮》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治病黄疸,茵陈行经而泻湿,五苓利水而开癃也。

茵陈通达经络,渗泄膀胱,性专去湿,故治发黄,并浴疮疥瘙痒之疾。

《雷公炮制药性解》:茵陈蒿

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膀胱经。主伤寒大热,黄胆便赤。治眼目,行滞气,能发汗,去风湿。去根用,犯火无功。

按∶茵陈专理溲便,本为膀胱之剂,又何以治疸?盖疸之为病,脾受伤也,而脾之所恶,湿乘土也,得茵陈以利水,则湿去土安,而疸自愈矣!疸分阴寒阳热二种,阳疸热多,有湿有燥,同栀子用,一治湿疸。同栀子橘皮治燥疸。阴疸寒多,只有一证,同附子治之。

《本草经集注》:茵陈蒿

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白兔食之,仙。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

今处处有,似蓬蒿而叶紧细。茎,冬不死,春又生。惟入治黄胆用。《仙经》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陈乃云此,恐是误尔。(《大观》卷七,《政和》一八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