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蛎蛤,生池泽。
味咸,微寒,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降胆气而消痞,敛心神而止惊。
《伤寒》牡蛎泽泻散,牡蛎、泽泻、海藻、蜀漆、葶苈、商陆根、栝蒌根等分。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服。治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大病新瘥,汗下伤中,之后脾阳未复,不能行水,从腰以下,渐有水气。牡蛎、栝蒌,清金而泻湿,蜀漆、海藻,排饮而消痰,泽泻、葶苈、商陆,决州都而泻积水也。
《伤寒》小柴胡汤,方在柴胡。治少阳伤寒,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以其软坚而消痞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在干姜。用之治少阳伤寒,汗下后胸胁满结者,以其化结而消满也。《金匮》栝蒌牡蛎散方在栝蒌。用之治百合病,渴不差者,以其凉金而泻热也。白术散方在白术。用之养妊娠胎气,以其消瘀而除烦也。
《金匮》桂枝龙骨牡蛎汤、《伤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诸方并在龙骨。皆用之,以其敛神而止惊也。
牡蛎咸寒降涩,秘精敛神,清金泻热,安神魂而保精液。凡心悸神惊、遗精盗汗之证皆医,崩中带下,便滑尿数之病俱疗。善消胸胁痞热,缘少阳之经,逆而不降,则胸胁硬满,而生瘀热,牡蛎降摄君相之火,甲木下行,经气松畅,硬满自消。一切痰血癥瘕、瘿瘤瘰疬之类,得之则化,软坚消痞,功力独绝,粉身止汗最良。
煅粉,研细用。
目录
- 后序
- 卷一
- 甘草
- 白术
- 人参
- 大枣
- 胶饴
- 粳米
- 薏苡
- 小麦
- 大麦
- 神曲
- 吴茱萸
- 蜀椒
- 干姜
- 生姜
- 半夏
- 代赭石
- 厚朴
- 枳实
- 栀子
- 香豉
- 瓜蒂
- 蜀漆
- 黎芦
- 升麻
- 葛根
- 赤石脂
- 禹余粮
- 鸡子黄
- 麻仁
- 白蜜
- 大黄
- 巴豆
- 卷二
- 当归
- 阿胶
- 地黄
- 芍药
- 防风
- 柴胡
- 黄芩
- 黄柏
- 白头翁
- 秦皮
- 白蔹
- 豆黄卷
- 苦参
- 生梓白皮
- 甘李根白皮
- 狼牙
- 猪胆汁
- 乌梅
- 枣仁
- 山茱萸
- 艾叶
- 灶中黄土
- 新绛
- 马通
- 王不留行
- 桂枝
- 羊肉
- 黄酒
- 苦酒
- 芎
- 牡丹皮
- 桃仁
- 土瓜根
- 蒴藋
- 干漆
- 红蓝花
- 败酱
- 鳖甲
- 紫葳
- (庶虫)虫
- 蜣螂
- 鼠妇
- 蜂窠
- 虻虫
- 水蛭
- 蛴螬
- 蜘蛛
- 雄黄
- 铅丹
- 铅粉
- 卷三
- 黄芪
- 薯蓣
- 五味子
- 诃黎勒
- 白前
- 细辛
- 射干
- 紫菀
- 款冬花
- 杏仁
- 薤白
- 桔梗
- 橘皮
- 皂荚
- 白酒
- 葱白
- 麻黄
- 苏叶
- 栝蒌根
- 栝蒌实
- 麦冬
- 天冬
- 竹叶
- 竹茹
- 萎蕤
- 百合
- 贝母
- 白薇
- 紫参
- 柏叶
- 柏实
- 鸡子白
- 猪肤
- 瓜子
- 知母
- 石膏
- 桑根白皮
- 旋覆花
- 卷四
- 茯苓
- 猪苓
- 泽泻
- 葵子
- 瞿麦
- 蒲灰
- 通草
- 石韦
- 茵陈蒿
- 连翘
- 泽漆
- 赤小豆
- 防己
- 海藻
- 商陆根
- 葶苈
- 芫花
- 甘遂
- 大戟
- 滑石
- 戎盐
- 硝石
- 芒硝
- 赤硝
- 矾石
- 云母
- 白鱼
- 文蛤
- 鸡屎白
- 猪膏
- 乱发
- 人尿
- 裈裆灰
- 黄连
- 朱砂
- 牡蛎
- 龙骨
- 附子
- 乌头
- 蛇床子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