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衣未下,急于胎之未生。子死腹中,危于胎之未下。盖胞衣未下,子与母气尚通呼吸,若子死腹中,胞脏气寒,胎血凝 ,气不升降。古方多以行血顺气药及硝石、水银、 砂之类。但其胎已死,则躯形已冷,血凝气聚,复以至寒之药下之,不惟无益,而害母命者多矣,不知古人立方深于用意。盖子死之故,因有二端,用药寒温各存至理,有妊娠胎漏血尽子死者;有坠堕颠仆内伤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以附子汤进三服,使胞脏温暖,凝血流动。盖附子能破寒气堕胎,此用温药之意也。有因伤寒热病温疟之类,胎受邪热毒瓦斯,内外交攻,因致胎死留于胞脏。古人深虑胎受毒气必然胀大,故用朴硝、水银、 砂之药,不惟使胎不胀,又能使胎形化烂,再副以行血、顺气之药,死胎即下。此古人立方之至意也。
凡脉三阳俱盛,名曰双躯。若少阴微紧者(谓督脉),血即凝浊,经养不周,胎即偏夭,其一独死,其一独生,不去其死,害母失胎,千金神造散主之。是方 治双胎,一胎生、一胎死者,用蟹爪以去其死,阿胶以安其生,甘草和药性,立方之心意深远矣。
人之胃气壮实,冲任荣和,则胎得其所,如鱼处深涧,自然和畅。若气血虚弱,无以滋养,其胎终不能成宜下之,以免其祸。然胎伤宜下、而下法最宜谨慎。如胎死腹中,心先 舌青、腹冷、口秽的确,方可用下,也必先固妊妇本元,补气养血而后下之。如遇有不安,未能详审,遂用峻厉攻伐,能免不测之祸。此要诀云顺其自然四字,最妙。立斋亦云∶胎果不能安者,方可议下。慎之、慎之,前贤之垂戒深矣。若欲下之,朴硝断不可少。
目录
- 卷一
- 月经门诸论
- 经病门诸论
- 崩漏门诸论
- 带下门诸论
- 女科杂症门
- 热入血室
- 血分水分
- 炙脔梅核
- 瘕癖
- 乳症
- 前阴诸症
- ??
- 足跟疮肿疮
- 血风疮
- 梦与鬼交
- 卷二
- 嗣育门绪论
- 受胎总论
- 胎前杂症门
- 恶阻
- 子烦
- 妊娠烦躁口干
- 子悬
- 子满子肿子气
- 妊娠腹痛胎痛
- 腰痛
- 胎漏下血
- 尿血
- 子淋
- 转胞病
- 子喑
- 中风
- 妊娠伤寒
- 妊娠疟疾
- 妊娠痢疾
- 妊娠霍乱
- 妊娠伤食
- 妊娠吐血
- 妊娠胎逆作喘
- 妇人脏躁悲伤
- 腹内儿哭
- 胎动胎漏
- 子死腹中
- 堕胎
- 胎孕不长
- 胎孕变常记
- 鬼胎
- 肠覃似孕
- 蓄血似孕
- 产前总论
- 卷三
- 胎产门
- 受胎保护诸法
- 临产斟酌
- 难产七因
- 预免难产
- 锦囊催生保产万全汤方论
- 产后脉论
- 产后当知
- 产后杂症门
- 产后血晕
- 恶露不下
- 恶露不绝
- 产后头痛
- 产后心痛
- 产后腹痛
- 产后小腹痛
- 产后腰痛
- 产后胁痛
- 产后积聚瘕疝
- 产后呕吐
- 产后呃逆
- 产后气喘
- 产后浮肿
- 产后手足身痛
- 产后发热
- 产后伤食发热
- 产后虚汗
- 产后头汗郁冒
- 产后中风
- 产后痉病
- 产后口噤
- 产后角弓反张
- 产后螈
- 产后惊悸
- 产后发狂
- 产后口鼻黑衄
- 产后咳嗽
- 产后疟疾
- 产后痢疾
- 产后蓐劳
- 产后血崩
- 产后便难
- 产后淋证
- 产后二便不通
- 产后小便不禁
- 产后大小便出血
- 产后痈疽
- 产后月水不通
- 产妇乳汁不行乳汁自出
- 产后乳痈
- 产后阴脱
- 产后玉门不闭
- 产后诸症总论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