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孕子如鸡覆卵相似,雏在卵壳中临出雏乃自家破卵壳而出。儿在胞胎中临生,乃儿自吮开胞衣而生,其有艰难延久者,多为胞衣太浓,胎气肥大故也。如孕子者,勿过安逸,勿浓奉养,勿多淫欲,自然胞衣不浓,胎气不肥,产自不难,且于子嗣有益。
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今富贵之家,过于安逸,以致气滞而胎不转,过多交合,使精血聚于胞中,皆致难产也,生化汤主之。
有产累日不下,服催生药不验,此必坐草太早,心惧而气结不行也。《经》云∶恐则气下,恐则精怯,怯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气乃不行,宜温补气血,壮而行之。
胞浆先破,恶水来多,胎干不得下,先与四物,佐以四君,补养气血,次煎浓葱汤,令稳婆洗产户,使气上下通畅,更用酥油、滑石涂产门,次服催生保产万全汤。
难产有因母气盛;胎肥而难产者,有因母气弱血枯而难产者,悉是平时不善调摄,或七八月而犯房室,致污浊凝滞,不得顺生,大法以顺气和血为主。如浆干不下者,滋润为主。污血阻滞者,逐瘀为主。加坐草用力太早,胞水干者,滑胎散、神应散,连进大剂,如鱼得水自顺矣。
难产治法,或开滑子宫,或通调上下之气,或滋养气血,当随机应变,若胎死腹中,惟有下法,平胃散加朴硝以下秽水。如肢体倦怠,急以四君、四物加姜桂调补之,更宜去川芎加牛膝、红花、益母尤妙。
立斋曰∶交骨不开,产门不闭,子宫不收三证,皆由元气素弱,胎前缺于调理,致气血不能运用而然。交骨不开者,阴血虚也,佛手散加发灰、龟板。产门不闭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加五味子收之。子宫不闭者,补中益气,加醋炒白芍、五味。如初产肿胀痛而不闭者,加味逍遥散。若肿既消而不闭者,补中汤加半夏、茯苓以健脾,使元气复而诸疾自愈,切忌寒凉之剂。又曰∶交骨不开者,阴气虚也,龟为至阴,板则交错相解,故用之。又有开骨膏、明乳香一两,五月五日研细,猪血为丸,如鸡豆大,朱砂为衣,加味佛手散送下。单养贤曰∶产后见此三证,总服生化汤,如交骨不开,加龟板一枚,生化汤者,芎、归、桃仁、黑姜、炙草,善化恶血,骤生新血而得名,为产后圣药。《经疏》云∶临产交骨不开,惟浓者梓木枝汤饮之自开。(梓木俗名一叶一刺,其木枝干直上,每一叶下必发一刺者是也。)
盘肠生是母气血虚弱,因而下脱,当用补气血之药,兼以升提,则肠自收,大剂参归芎加升麻主之。有以醋水喷面,使妇人惊寒,则气提而肠缩,恐惊则气散,寒则血凝,愈难收而致病矣。不若皂角末吹鼻,嚏作自上也。
生者,言欲产时,儿头至产门,方服药催之。或经日久,产母困倦难生,宜服药以助血气,令儿速生也。大法滑以通滞涩,苦以驱逐闭塞,温以调幔诸经,香以开窍逐血,胞浆先破,气滞血干者,滋补精血以行之,然妇人气弱无力,或日久困倦,而不能送子出产门者,须倍服人参,此药能兼治横生、倒产,催生保生之第一药也。
- 卷一
- 月经门诸论
- 经病门诸论
- 崩漏门诸论
- 带下门诸论
- 女科杂症门
- 热入血室
- 血分水分
- 炙脔梅核
- 瘕癖
- 乳症
- 前阴诸症
- ??
- 足跟疮肿疮
- 血风疮
- 梦与鬼交
- 卷二
- 嗣育门绪论
- 受胎总论
- 胎前杂症门
- 恶阻
- 子烦
- 妊娠烦躁口干
- 子悬
- 子满子肿子气
- 妊娠腹痛胎痛
- 腰痛
- 胎漏下血
- 尿血
- 子淋
- 转胞病
- 子喑
- 中风
- 妊娠伤寒
- 妊娠疟疾
- 妊娠痢疾
- 妊娠霍乱
- 妊娠伤食
- 妊娠吐血
- 妊娠胎逆作喘
- 妇人脏躁悲伤
- 腹内儿哭
- 胎动胎漏
- 子死腹中
- 堕胎
- 胎孕不长
- 胎孕变常记
- 鬼胎
- 肠覃似孕
- 蓄血似孕
- 产前总论
- 卷三
- 胎产门
- 受胎保护诸法
- 临产斟酌
- 难产七因
- 预免难产
- 锦囊催生保产万全汤方论
- 产后脉论
- 产后当知
- 产后杂症门
- 产后血晕
- 恶露不下
- 恶露不绝
- 产后头痛
- 产后心痛
- 产后腹痛
- 产后小腹痛
- 产后腰痛
- 产后胁痛
- 产后积聚瘕疝
- 产后呕吐
- 产后呃逆
- 产后气喘
- 产后浮肿
- 产后手足身痛
- 产后发热
- 产后伤食发热
- 产后虚汗
- 产后头汗郁冒
- 产后中风
- 产后痉病
- 产后口噤
- 产后角弓反张
- 产后螈
- 产后惊悸
- 产后发狂
- 产后口鼻黑衄
- 产后咳嗽
- 产后疟疾
- 产后痢疾
- 产后蓐劳
- 产后血崩
- 产后便难
- 产后淋证
- 产后二便不通
- 产后小便不禁
- 产后大小便出血
- 产后痈疽
- 产后月水不通
- 产妇乳汁不行乳汁自出
- 产后乳痈
- 产后阴脱
- 产后玉门不闭
- 产后诸症总论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