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针经》云∶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夫气虚不能寒,血虚不能热,血气俱虚,不能寒热。而胃虚不能上行,则肺气无所养,故少气;卫气既虚,不能寒也。下行乘肾肝助火为毒,则阴分气衰血亏,故寒热少气。血上下行者,足阳明胃之脉衰,则冲脉并阳明之脉,上行于阳分,逆行七十二度,脉之火大旺,逆阳明脉中,血上行,其血冲满于上;若火时退伏于下,则血下行,故言血上下行,俗谓之忽肥忽瘦者是也。经曰∶热伤气。又曰∶壮火食气。故脾胃虚而火胜,则必少气,不能卫护皮毛,通贯上焦之气而短少也。阴分血亏,阳分气削,阴阳之分,周身血气俱少,不能寒热,故言寒热也。《灵枢经》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此则胃气平而上行也。
目录
- 卷上
- 脾胃虚实传变论
-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
- 脾胃胜衰论
-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 肺之脾胃虚论
- 升阳益胃汤
- 君臣佐使法
- 分经随病制方
- 通气防风汤
- 羌活胜湿汤
- 用药宜禁论
- 《内经》、仲景所说脾胃
- 卷中
- 气运衰旺图说
-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 补中益气汤
-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 黄人参汤
- 除风湿羌活汤
- 调中益气汤
-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
- 清暑益气汤
- 随时加减用药法
- 肠下血论
- 凉血地黄汤
- 升阳除湿防风汤
-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 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 凡治病当问其所便
- 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论
-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 三焦元气衰旺
- 卷下
-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
- 忽肥忽瘦论
- 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
- 阴阳寿夭论
- 五脏之气交变论
- 阴阳升降论
- 调理脾胃治验治法用药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论
- 清神益气汤
- 半夏白术天麻汤
- 人参芍药汤
- 麻黄人参芍药汤
- 升阳散火汤
- 安胃汤
- 清胃散
- 清阳汤
- 胃风汤(一)
- 阳明病湿胜自汗论
- 调卫汤
- 湿热成痿肺金受邪论
- 清燥汤
- 助阳和血补气汤
- 升阳汤
- 升阳除湿汤
- 益胃汤
- 生姜和中汤
- 强胃汤
- 温胃汤
- 和中丸(一)
- 藿香安胃散
- 异功散
- 饮食伤脾论
- 五苓散
- 论饮酒过伤
- 葛花解酲汤
- 枳术丸
- 橘皮枳术丸
- 半夏枳术丸
- 木香干姜枳术丸
- 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
- 和中丸(二)
- 交泰丸
- 三棱消积丸
- 备急丸
- 神保丸
- 雄黄圣饼子
- 蠲饮枳实丸
- 感应丸
- 神应丸
- 白术安胃散
- 圣饼子
- 当归和血散
- 诃梨勒丸
-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 胃风汤(二)
- 三黄丸
- 白术散
- 加减平胃散
- 散滞气汤
- 通幽汤
- 润肠丸
- 导气除燥汤
- 丁香茱萸汤
- 草豆蔻丸
- 神圣复气汤
- 脾胃将理法
- 摄养
- 远欲
- 省言箴
- 后序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