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蔼辉曰∶此“淋”字,与俗所云“赤淋”淋字不同。彼指赤带言,系女精;此系指小水言也。妊妇淋曰子淋。小便不出曰转胞。子淋小便频数,点滴而痛;转胞频数,而溲少不痛。淋属肝经阴亏火炽;转胞因膀胱被胎压住。膀胱止有一口,未溺时其口向上,口端横一管,上半管即名下焦,下半管即是溺孔。未溺时,膀胱之底下垂如瓶状,其口在上,与下焦直对,溺从下焦渗入,故曰“下焦者,别回肠,而渗入膀胱焉。”欲溺时,大气举膀胱之底,如倾瓶状,其口向下,从溺孔注出,故曰“气化则能出矣”。转胞一证,因胎大压住膀胱,或因气虚不能举膀胱之底。气虚者补气,胎压者托胎。若浪投通利,无益于病,反伤正气。
徐蔼辉曰∶汪 庵又谓胞系转戾,脐下急痛为转胞,溲或数或闭。二说小异。
子淋方
生地 阿胶 黄芩 黑山栀 木通 甘草 水煎服。
丹溪治一妊妇小便不通,令一妇用香油涂手,自产门入,托起其胎,溺出如注。即用人参、黄 、升麻大剂煎服。又治一妇转胞,用参、归煎服,探吐得愈。
沈尧封曰∶ 庵载其方名参术饮。用当归、熟地黄、芎 、芍药、人参、白术、留白陈皮、半夏、炙甘草,加姜煎,空心服。丹溪论曰∶窘胞之病,妇之禀受弱者、忧闷多者、性躁急者、食味浓者,多有之。古方用滑药鲜效,因思胞不自转,为胎被压,若举起胎,胞必自疏,水道自通矣。近吴宅宠人患此,脉似涩,重则弦。予曰∶此得之忧患。涩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血少则胎弱不能举;气多有饮,中焦不清而溢,则胎避而就下。乃以上药与饮,随以指探喉中,吐出药汁,候气定,又与之而安。此恐偶中,后治数人皆效。
仲景云∶妇人本肥盛,今反羸瘦,胞系了戾,但利小便则愈,宜服肾气丸∶以中有茯苓故也;地黄为君,功在补胞。又法∶将孕妇倒竖,胞转而小便自通矣。
沈尧封曰∶汪昂采《本事》安荣散,治子淋心烦闷乱。云子淋,膀胱小肠虚热也,虚则不能制水,热则不能通利,故淋。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烦闷。方用人参、甘草之甘以补虚;木通、灯草之渗,滑石之滑,以通淋 。肺燥则天气不降,而麦冬能清之;肾燥则地气不升,而细辛能润之;血燥则沟渎不濡,而当归能滋之也。亦有因房劳内伤胞门,冲任虚者,宜八珍汤或肾气丸。
- 王序
- 卷上
- 第一节 经水
- 第二节 月事不调
- 第三节 辨色及病
- 第四节 经行声哑及目暗泄泻带下等证
- 第五节 月事不来
- 第六节 淋漓不断
- 第七节 月事异常
- 第八节 血崩
- 第九节 带下
- 第十节 求子
- 第十一节 受胎总论
- 第十二节 辨胎
- 第十三节 妊妇似风
- 第十四节 初娠似劳
- 第十五节 喘
- 第十六节 恶阻
- 第十七节 子烦
- 第十八节 子悬
- 第十九节 妊娠肿胀
- 第二十节 妊娠经来
- 第二十一节 子淋、转胞
- 第二十二节 妊娠滞下及下利
- 第二十三节 妊娠腹痛
- 第二十四节 妊娠腰痛
- 第二十五节 妊娠腹内钟鸣
- 第二十六节 腹内儿哭
- 第二十七节 养胎
- 第二十八节 胎动不安
- 第二十九节 胎死腹中及胞衣不下
- 第三十节 妊娠药忌
- 卷下
- 第一节 临产
- 第二节 胞衣不下
- 第三节 产后喜笑不休
- 第四节 恶露过多不止
- 第五节 恶露不来
- 第六节 九窍出血
- 第七节 黑气鼻衄
- 第八节 眩晕昏冒
- 第九节 发狂谵语
- 第十节 不能语
- 第十一节 声哑
- 第十二节 呃逆
- 第十三节 喘
- 第十四节 发热
- 第十五节 乍寒乍热
- 第十六节 头汗
- 第十七节 泄泻、滞下
- 第十八节 便秘
- 第十九节 头痛
- 第二十节 胃脘痛、腹痛、少腹痛
- 第二十一节 腹中虚痛、胸项结核
- 第二十二节 小腹痛瘀血成脓
- 第二十三节 腰痛
- 第二十四节 遍身疼痛
- 第二十五节 浮肿
- 第二十六节 咳嗽
- 第二十七节 口眼斜
- 第二十八节 腰背反张
- 第二十九节 小便不通
- 第三十节 尿血
- 第三十一节 尿胞被伤小便淋沥
- 第三十二节 产后玉门不闭
- 第三十三节 玉门肿胀痛
- 第三十四节 阴脱、子宫下坠
- 第三十五节 产户下物
- 第三十六节 水道下肉线
- 第三十七节 乳汁不通
- 第三十八节 回乳
- 第三十九节 乳头碎裂
- 第四十节 吹乳
- 第四十一节 乳痈红肿方发
- 第四十二节 乳痈已成
- 第四十三节 乳岩
- 第四十四节 热入血室
- 第四十五节 咽硬
- 第四十六节 脏躁
- 第四十七节 阴寒
- 第四十八节 阴吹
- 第四十九节 阴痒
- 第五十节 女科书大略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