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者,土湿阳衰,四肢失秉而外感风邪者也。四肢者,诸阳之本,营卫之所起止,而追其根原,实秉气于脾胃。脾土左旋,水升而化血,胃土右转,火降而化气。血藏于肝,气统于肺,而行于经络,则曰营卫。四肢之轻健而柔和者,营卫之滋荣,而即脾胃之灌注也。
阳亏土湿,中气不能四达,四肢经络,凝涩不运,卫气阻梗,则生麻木。麻木者,肺气之郁,肺主皮毛,卫气郁遏,不能煦濡皮毛,故皮肤枯槁而顽废也。诸筋者,司于肝而会于节,土湿木郁,风动血耗,筋脉结涩,故肢节枯硬。一日七情郁伤,八风感袭,闭其皮毛而郁其经藏,经络之燥盛,则筋脉急挛,肢节拳缩,屈而不伸,痹而不仁也;脏腑之湿盛,则化生败浊,堵塞清道,神迷言拙,顽昧不灵也。人身之气,愈郁则愈盛,皮毛被感,孔窍不开,郁其筋节之燥,故成瘫痪,郁其心肺之湿,故作痴瘖。
脏腑者,肢节之根本,肢节者,脏腑之枝叶。根本既拔,枝叶必瘁,非尽关风邪之为害也。风者,百病之长,变无常态,实以病家本气之不一,因人而变,而风未尝变。风无刻而不扬,人有时而病作,风同而人异也。此与外感风伤卫气之风,原无悬殊,粗工不解,谬分西北东南,真假是非之名,以误千古,良可伤也。
桂枝乌苓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首乌三钱 茯苓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左半偏枯者。
中下寒,加干姜、附子。
黄芪姜苓汤
黄芪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右半偏枯者。
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芪,生姜可用一二两。
中风之证,因于土湿,土湿之故,原于水寒。寒水侮土,土败不能行气于四肢,一当七情内伤,八风外袭,则病中风。
肝藏血而左升,肺藏气而右降。气分偏虚,则病于右,血分偏虚,则病于左,随其所虚而病枯槁,故曰偏枯。左半偏枯,应病在足大指,足厥阴肝经行于足大指也。若手大指亦病拳曲,则是血中之气滞也。右半偏枯,应病在手大指,手太阴肺经行于手大指也。若足大指亦病拳曲,则是气中之血枯也。究之左右偏枯,足大指无不病者,以足太阴脾行足大指,太阴脾土之湿,乃左右偏枯之原也。
土湿则肾水必寒,其中亦有湿郁而生热者。然热在上而不在下,热在肝胆而不在脾肾。而肝胆之燥热,究不及脾肾寒湿者之多,总宜温燥水土,以达肝木之郁。风袭于表,郁其肝木,木郁风生,耗伤津血,故病挛缩。木达风息,血复筋柔,则挛缩自伸。其血枯筋燥,未尝不宜阿胶、首乌之类,要当适可而止,过用则滋湿而败脾阳,不可不慎。
风家肢节挛缩,莫妙于熨法。右半偏枯,用黄芪、茯苓、生姜、附子,左半偏枯,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热熨病处关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和柔,拳曲自松。药用布巾缚住,外以火炉温之。三四次后,气味稍减,另易新者。久而经络温畅,发出臭汗一身,气息非常,胶黏如饴,则肢体活软,屈伸如意矣。
其神迷不清者,胃土之逆也;其舌强不语者,脾土之陷也。以胃土上逆,浊气郁蒸,化生痰涎,心窍迷塞,故昏愦不知人事;脾土下陷,筋脉紧急,牵引舌本,短缩不舒,故蹇涩不能言语。此总由湿气之盛也。仲景《金匮》: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者,风邪外袭,郁其脏腑之气,非风邪之内入于脏腑也。一切羌、独、艽、防驱风之法,皆庸工之妄作,切不可服!惟经藏病轻,但是鼻口偏斜,可以解表。用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浮萍,略取微汗,偏斜即止。
其大便结燥,缘于风动血耗,而风动之由,则因土湿而木郁。法宜阿胶、苁蓉,清风润燥,以滑大肠。结甚者,重用苁蓉,滋其枯槁。龟板、地黄、天冬之类,滋湿伐阳,慎不可用,中气一败,则大事去矣。庸工至用大黄,可恨之极!
其痰涎胶塞,迷惑不清者,用葶苈散下之,痰去则神清。
葶苈散
葶苈三钱 白芥子三钱 甘遂一钱
研细,每服五分。宿痰即从便下。
- 阳湖张琦序
- 丹徒赵克宣序
- 丹徒赵克宜序
- 长沙徐树铭序
- 湘潭欧阳兆熊序
- 长沙黄济序
- 完颜崇实序
- 吴郡顾复初序
- 江夏彭崧毓序
- 吴县曹元恒序
- 卷一·天人解
- 阴阳变化
- 五行生克
- 脏腑生成
- 气血原本
- 精神化生
- 形体结聚
- 五官开窍
- 五气分主
- 五味根原
- 五情缘起
- 精华滋生
- 糟粕传导
- 经脉起止
- 奇经部次
- 营气运行
- 卫气出入
- 卷二·六气解
- 六气名目
- 六气从化
- 六气偏见
- 本气衰旺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少阳相火
- 太阴湿土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六气治法
- 治厥阴风木法
- 治少阴君火法
- 治少阳相火法
- 治太阴湿土法
- 治阳明燥金法
- 治太阳寒水法
- 卷三·脉法解
- 寸口脉法
- 寸口人迎脉法
- 三部九候脉法
- 脏腑脉象
- 四时脉体
- 真藏脉义
- 浮沉大小
- 二十四脉
- 浮沉
- 迟数
- 滑涩
- 大小
- 长短
- 缓紧
- 石芤
- 促结
- 弦牢
- 濡弱
- 散伏
- 动代
- 卷四·劳伤解
- 中气
- 阴阳
- 阴虚
- 阳虚
- 阴脱
- 阳脱
- 精神
- 神惊
- 精遗
- 气血
- 气滞
- 气积
- 血瘀
- 血脱
- 衄血
- 吐血
- 便血
- 溺血
- 卷五·杂病解上
- 鼓胀根原
- 气鼓
- 水胀
- 噎膈根原
- 反胃根原
- 消渴根原
- 颠狂根原
- 痰饮根原
- 咳嗽根原
- 肺痈根原
- 卷六·杂病解中
- 腹痛根原
- 腰痛根原
- 奔豚根原
- 瘕疝根原
- 积聚根原
- 蛔虫根原
- 便坚根原
- 泄利根原
- 痢疾根原
- 淋沥根原
- 卷七·杂病解下
- 中风根原
- 历节根原
- 痉病根原
- 湿病根原
- 黄疸根原
- 谷疸
- 酒疸
- 色疸
- 暍病根原
- 霍乱根原
- 痎疟根原
- 温疟
- 瘅疟
- 牝疟
- 伤风根原
- 齁喘根原
- 卷八·七窍解
- 耳目根原
- 目病根原
- 疼痛
- 耳病根原
- 疼痛
- 鼻口根原
- 鼻病根原
- 口病根原
- 舌病
- 牙痛
- 咽喉
- 声音
- 须发
- 卷九·疮疡解
- 痈疽根原
- 瘰疬根原
- 癞风根原
- 痔漏根原
- 卷十·妇人解
- 经脉根原
- 闭结
- 崩漏
- 先期后期
- 结瘀紫黑
- 经行腹痛
- 热入血室
- 杂病根原
- 带下
- 骨蒸
- 胎妊解
- 结胎
- 堕胎
- 胎漏
- 产后根原
- 药方索引
- 拼音索引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G
- L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笔画索引
- 二划
- 三划
- 四划
- 五划
- 六划
- 七划
- 八划
- 九划
- 十划
- 十一划
- 十二划
- 十四划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