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年将六十。五月患右臂膊肿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变。皮肤凉。六脉沉细而微。症俱寒。乃附骨痈也。开发已迟。以燔针启之。脓清稀解。次日肘下再开之。加吃逆不绝。与丁香柿蒂散两服稍缓。次日吃逆尤甚。自利。脐腹冷痛。腹满食减。时发昏愦。灸左乳下黑尽处二七壮。又处托里温中汤一两半与服。或曰。诸痛疮疡皆属心火。又时当盛暑而用姜、附可乎。予曰。经云脉细皮寒。泻利前后。饮食不入。是为五虚。况吃逆胃中虚寒。此症内外相反。须当舍时从症。遂投之。诸症悉去。饮食倍进。疮势温。脓色正。复用五香汤数服。月余而愈。
机按此症多属虚寒。此方专用辛热以治其寒。不用参、术以补其虚。盖因吃逆腹满。乃气郁壅也。想必其人年虽老。脉症虽虚。而形体颇实。非阴虚吃逆比。
一挥使臂肿一块。不痛不赤。脉弱懒食。时呕。以六君子(二)加藿香。酒炒芍药。呕止。再以八珍汤(十四)二十余剂。脓成刺之。又以十全大补而愈。次年伤寒。后臂复肿。微痛。乃伤寒余毒也。然无表症。俱虚弱耳。先用十宣散四剂。取参、 、芎、归扶助元气。防风、桔梗、白芷、浓朴行散肿结。肉桂引经破血。肿退三四。再用八珍汤。肿溃而愈。至冬臂复作痛。因服祛风药。反筋挛痛甚。此血虚不能养筋。筋虚不能束骨。用加味十全大补汤(十三)百贴而愈。
一女臂患肿。溃久不敛。寒热交作。五心烦热。饮食少思。月水不通。以逍遥散月余少可。更服八珍汤。(十四)加牡丹皮、香附。又月余经通。再加黄 、白蔹。两月余而愈。(此凭
一人臂肿。患毒作痛。服寒凉药。食少。大便不实。予用理中丸二服。更以六君子加砂仁、藿香。再以托里。脓溃而愈。
此因治不应而变方也。
凡疮痛甚者。若禀浓有火。宜苦寒药。若禀薄者。宜补中益气汤。加芩、连之类。在下加黄柏。人肥加荆、防、独、羌之类。取其风能胜湿也。
一妇左臂胆经部分结肿一块。年许不溃。坚硬不痛。肉色不变。脉弱少食。月水过期。发热。遇劳或怒则痛。此不足症也。与参、 、归、术、芎、 、芍药、贝母、远志、香附、桔梗、牡丹皮、甘草百余帖而消。(此因症脉也。)
大抵妇病多起于郁。郁则气血受伤。百病生矣。
一人臂患漏。口干发热。喜脓不清稀。脉来迟缓。灸以豆豉饼。服八珍汤。(十四)加麦门、五味、软柴胡、地骨皮、三月余而愈。后因房劳复溃。脓清脉大。辞不治。果殁。
河间曰。因病致虚为轻。盖病势尚浅。元气未虚也。若病初愈。或饮食、劳倦、房劳、加至羸损。此因虚致损则为重。病势已过。元气已索故也。
一儿臂患痘毒作炒。按之复起。此脓胀痛也。刺之。以托里而愈。
一妇臂结一块。已溃不敛。灸以豆豉饼。更服托里药而愈。
一人年逾三十。素怯弱。不能食冷。臂患一毒。脉虚弱。予以托里药而消。但饮食少思作胀。或吞酸。日渐羸瘦。参芩等药不应。右尺脉弱。此命门火衰。不能生土。遂以八味丸补土之原。饮食渐进而愈。(此凭脉症也。)
一媪左臂结核。年余方溃。脓清不敛。以十全大补汤。(十三)外用附子饼灸。及贴补药膏。调护得宜。百帖而愈。(此凭症也。)
一人多虑神劳。年近五十。左膊外侧。红肿如粟。予曰。勿轻视。得独参汤数斤乃佳。而止。旬余值大风拔木。疮上起一红线。绕背抵右肋。与大料人参汤。加芎、术补剂。两月而安。机按此条。因形因经而为治也。
一妇臂痛。筋挛不能屈伸。遇寒则剧。脉紧细。比良甫所谓肝气虚为风寒流于血脉经络于筋。筋不荣则干急为痛。先用舒筋汤。(八三)更用四物汤。(九)加牡丹皮、泽兰、白术而愈。亦有臂痛不能举。或转左右作痛。由中脘伏痰。脾气滞不行。宜茯芩丸。(百二十五)或控涎丹治之。(此因脉处治之。)
一人手臂结核如粟。延至颈项。状似瘰 。此风湿流注。用加减小续命汤。(七五)及独活寄生汤。(七六)更以托里药。倍加参、 、归、术。百帖而愈。
机按此条。有症无脉。认作风湿流注而治。当时必有所见也。后用补剂百贴而愈。是终于虚也。一儿三岁。臂患毒。 痛。服解毒丸。搽神功散(七十)而消。(此条症脉。不详。当时必有所见。)
尝治臂毒。便闭烦躁。服五福化毒丹(百九)亦效。若脓成急刺。用纸捻醮麻油 疮内。以膏药贴之。若儿安静。不必服药。候有脓取去。仍用 贴。
一人肩患疽。脉数。饮槐花酒一服。势顿退。再与金银花、黄 、甘草十余服而平。(槐花治湿热之功最为神速。胃寒不宜过剂。
尹老家贫。形志皆苦。自幼颓疝。孟冬于手阳明大肠经分出痈。第四日稠脓。臂外皆肿在手阳明左右经中。其脉俱弦。按之洪缓有力。此得自八风之变。以脉断之。邪气在表。饮食如常。大小便如故。腹中和。口知味。知不在里也。不恶风寒。只热躁。脉不浮。知不在表也。表里既和。邪在经脉之中。故曰凝于血脉为痈是也。痈出身半以上。故风从上受。因知为八风之变。而疮只在经脉之中。法当却寒。调和经脉中血气。使无凝滞。可愈矣。宜用以白芷升麻汤。(百四一)
机按此方。举一身而言。故阳明为一身之中。若以各经言之。而阳明亦自有表里中三等之剂。太阳亦有表里之中之方。余经皆可以类推也。
一人年逾三十。臂患痈溃而不痛。脓稀脉弱。丹溪曰。疽溃深而不痛者。胃气大虚。不也。东垣曰。脓水清稀。疮口不合。气血俱虚也。理宜大补。彼不听。服消毒药。气血愈虚丹溪曰。才见肿痛。参之脉症。倘有虚弱。便与滋补气血。可保终吉。又曰。溃疡内外皆虚。补接为主。兹则见善不从。自用己智。宁免死乎。
一人年逾四十。臂患毒。 痛作呕。服托里消毒药愈盛。予用凉膈散二剂顿退。更以四物汤加芩、连四剂而消。
机按此则所谓肿疡热毒攻心而作呕也。
一人两臂肿痛。服托里药日盛。予谓肿属湿。痛属火。此湿热流注经络也。用人参败毒加威灵仙、酒炒黄芩、南星数剂渐愈。更以四物汤。(九)加苍术、黄柏、桔梗二十余剂而消。按此托里药日盛。故改作湿热治也。
一尚书左臂肘患一紫泡。根畔肿赤。大肠脉芤。予谓芤主失血。或积血。公曰。血痢未瘳。以芍药汤(九二)二剂。更以人参败毒散(六四)二剂。疮痢并愈。
机按用芍药汤以治血痢。用败毒散以治紫泡。但所录脉症未甚详悉。观其所治。多属血热而近实也。
- 序
- 石山先生自赞
- 卷一
- 痈疽脉一
- 治疮脉诀
- 七恶五善二
- 诸恶疮五逆三
- 定痈死地分四
- 背上九处不可病痈五
- 痈发有不可治六
- 发背治之难易七
- 占色候生死八
- 痈之源有五九
- 生痈所感不同十
- 肺肝肾痈症十一
- 痈生原于脏腑十二
- 辨脏腑内疮十三
- 明疮疡本末十四
- 阴滞于阳为疽阳滞于阴为痈十五
- 疮疽分三治十六
- 疮肿分浅深十七
- 辨痈与疽治法十八
- 疮名有三曰疖曰痈曰疽十九
- 辨痈疽疖二十
- 辨瘤二十一
- 疮疽分虚实用药二十二
- 治疮须分补泻二十三
- 男女痈疽治法不同二十四
- 小儿疮疽二十五
- 痈疽当分经络二十六
- 论内消二十七
- 内托二十八
- 肿疡二十九
- 溃疡三十
- 外施贴药三十一
- 疮疡作渴三十二
- 疮疡呕逆三十三
- 疮肿寒热用药法三十四
- 疮疡面赤不得攻下三十五
- 论疮疡发寒热或汗三十六
- 论疽疾咽喉口舌生疮三十七
- 论疮疡食肉三十八
- 论气血喜香恶臭三十九
- 论脓四十
- 论痈疽脓成十死一生四十一
- 论恶肉四十二
- 论蚀脓四十三
- 生肌止痛四十四
- 论并治法四十五
- 论附子饼四十六
- 论隔蒜灸四十七
- 灸法总论四十八
- 竹马灸四十九
- 论灸刺分经络五十
- 针法总论五十一
- 论蜞针五十二
- 论金银花酒五十三
- 论槐花酒五十四
- 八味丸治验五十五
- 卷二
- 论十六味流气饮五十六
- 论十宣散五十七
- 论内托散五十八
- 论神仙追毒丸五十九
- 论独胜散六十
- 论柞木饮子六十一
- 论阿胶饮子六十二
- 论六味车螯散六十三
- 论飞龙夺命丹六十四
- 论加味十全汤六十五
- 论五香汤六十六
- 论防风通圣散六十七
- 论大黄六十八
- 论白蜡六十九
- 论蓖麻子七十
- 论流气饮十宣散七十一
- 论败毒散流气饮七十二
- 蜡矾丸七十三
- 汗之则疮已七十四
- 论须针决七十五
- 论痛七十六
- 论痈疽虚实七十七
- 论附骨疽七十八
- 论疮疽所致之由七十九
- 论痈可治不可治八十
- 肿疡八十一
- 溃疡八十二
- 溃疡作痛八十三
- 溃疡发热八十四
- 论寒热八十五
- 七情所伤八十六
- 论精血八十七
- 论水肿八十八
- 论妇人病八十九
- 论妇人热劳九十
- 自汗忌利小便九十一
- 论下血九十二
- 论血崩九十三
- 论治病不可责效太速九十四
- 论寡妇病九十五
- 论痿与柔风香港脚相类九十六
- 论病犯不治九十七
- 论香港脚九十八
- 论表虚及小便多少肺痈肺痿九十九
- 卷三
- 头面赤肿一百
- 瘰一百一
- 流注一百二
- 悬痈一百三
- 囊痈一百四
- 下疳一百五
- 卷四
- 便毒一百六
- 乳痈一百七
- 腹痈一百八
- 疔疮一百九
- 痔漏一百十
- 鬓疽一百十一
- 胁疽一百十二
- 胸疡一百十三
- 脑疽一百十四
- 卷五
- 臂疽一百十五
- 背疽一百十六
- 臂痈一百十七
- 腰疽一百十八
- 卷六
- 脱疽一百十九
- 面疮一百二十
- 口齿一百二十一
- 口舌疮一百二十二
- 咽喉一百二十三
- 诸哽一百二十四
- 伤损脉法一百二十五
- 跌仆一百二十六
- 杖疮血热作痛一百二十七
- 火疮一百二十八
- 漆疮一百二十九
- 卷七
- 天疮一百三十
- 杨梅疮一百三十一
- 斑疹一百三十二
- 肠痈一百三十三
- 肺痈肺痿一百三十四
- 胃脘痈一百三十五
- 脑疳一百三十六
- 肺疳一百三十七
- 蛔疳一百三十八
- 脊疳一百三十九
- 肾疳一百四十
- 鬼击一百四十一
- 历节风一百四十二
- 疮疥一百四十三
- 诸虫伤一百四十四
- 误吞水蛭一百四十五
- 虫入耳一百四十六
- 血风疮一百四十七
- 补遗
- 痈疖一百四十八
- 发背及诸痈毒一百四十九
- 发背欲死一百五十
- 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一百五十一
- 乳硬欲结脓一百五十二
- 痈疖欲愈必痒又治肾脏湿痒一百五十三
- 刀伤磕损血不止一百五十四
- 附方
- 托里温中汤
- 六君子汤
- 内疏黄连汤
- 十宣散
- 小柴胡汤
- 防风通圣散
- 荆防败毒散
- 黄连解毒汤
- 四物汤
- 大黄牡丹汤
- 隔蒜灸法
- 清凉饮
- 十全大补汤
- 八珍汤
- 加味十全大补汤
- 补中益气汤
- 圣愈汤
- 人参养荣汤
- 归脾汤
- 远志酒
- 黄建中汤
- 内补黄汤
- 逍遥散
- 柏子丸
- 泽兰汤
- 连翘消毒散
- 理中汤
- 二神丸
- 竹叶黄汤
- 黄六一汤
- 七味白术散
- 猪蹄汤
- 复元活血汤
- 桃仁承气汤
- 当归地黄汤
- 补真丸
- 玄参升麻汤
- 犀角升麻汤
- 清胃散
- 清咽利膈散
- 聪耳益气汤
- 防风通气汤
- 豆豉饼
- 流气饮
- 独参汤
- 补肾丸
- 地骨皮散
- 密钥匙
- 必效散
- 散肿溃坚丸
- 香附饼
- 内塞散
- 神效栝蒌散
- 黄连胡粉散
- 桃仁汤
- 没药丸
- 当归丸
- 当归散
- 瓜子仁汤
- 泻白散
- 神仙活命饮
- 蜡矾丸
- 四君子汤
- 人参败毒散
- 清咽消毒散
- 金黄散
- 龙胆泻肝汤
- 神异膏
- 冲和膏
- 神功散
- 大连翘饮
- 通气散
- 羌活胜湿汤
- 附子八物汤
- 加减小续命汤
- 独活寄生汤
- 五香连翘汤
- 八风散
- 人参荆芥散
- 消风散
- 何首乌散
- 神效当归膏
- 乳香定痛丸
- 五积散
- 舒筋汤
- 四生丸
- 大防风汤
- 芦荟丸
- 当归拈痛汤
- 清震汤
- 补肝汤
- 芍药汤
- 清燥汤
- 黄连丸
- 黄连消毒散
- 还少丹
- 蟠葱散
- 葫芦巴丸
- 塌肿汤
- 菖蒲散
- 清心连子饮
- 斑龙丸
- 滋肾丸
- 茯兔丸
- 木香饼
- 没药降圣丹
- 乳香定痛散
- 青州白丸子
- 失笑散
- 解毒散
- 五福化毒丹
- 连翘丸
- 当归饮子
- 葛根橘皮汤
- 龙胆丸
- 地黄清肺饮
- 化丸
- 大芦荟丸
- 六味地黄丸
- 槐花酒
- 黄连消毒饮
- 紫金锭
- 玉真散
- 夺命丹
- 茯苓丸
- 控涎丹
- 制甘草法
- 五苓散
- 忍冬酒
- 回阳玉龙膏
- 蛇床子散
- 人参平肺散
- 如圣柘黄丸
- 万金散
- 皮丸
- 苦参丸
- 秦艽苍术汤
- 卷柏散
- 寒水石散
- 内托羌活汤(见臀痈条)
- 白芷升麻汤
- 内托黄柴胡汤(见附骨痈条)
- 内托升麻汤
- 升麻牛蒡子散
- 黄人参汤
- 雄黄解毒散
- 玉粉散
- 千两金丸
- 破关丹
- 如圣黑丸子
- 如圣丸
- 四七汤
- 玉烛散
- 神效活络丹
- 内托复煎散
- 托里消毒散
- 托里散
- 代针膏
- 托里荣卫汤
- 定痛托里散
- 内托黄汤
- 当归补血汤
- 玉露散
- 加味小柴胡汤
- 清心汤
- 破棺丹
- 箍药
- 乌金膏
- 援生膏
- 神效托里散
- 托里温经汤
- 五利大黄汤
- 栀子仁汤
- 葛根牛蒡子汤
- 普济消毒饮
- 内托羌活汤
- 内托黄酒煎汤
- 附子饼
- 二陈汤
- 火龙膏
- 半夏左经汤
- 大黄左经汤
- 加味败毒散
- 导滞通经汤
- 附子六物汤
- 八味丸
- 交加散
- 槟榔散
- 麻黄左经汤
- 加味四斤丸
- 局方换腿丸
- 三因胜骏丸
- 神应养真丸
- 开结导引丸
- 青龙汤
- 葶苈大枣泻肺汤
- 升麻汤
- 参苏饮
- 桔梗汤
- 排脓散
- 四顺散
- 葶苈散
- 钟乳粉散
- 紫菀茸汤
- 人参五味子汤
- 宁肺汤
- 知母茯苓汤
- 人参养肺汤
- 栀子仁汤
- 甘桔汤
- 加味理中汤
- 大黄汤
- 牡丹皮散
- 梅仁汤
- 薏苡仁汤
- 云母膏
- 神仙太乙膏
- 排脓散
- 射干连翘散
- 薄荷丹
- 益气养荣汤
- 针头散
- 如神散
- 当归龙荟丸
- 分心气饮
- 生地黄丸
- 遇仙无化丸
- 三品锭子
- 益元散
- 治血分椒仁丸
- 治水分葶苈丸
- 托里养荣汤
- 琥珀膏
- 方脉流气饮
- 加减八味丸
- 香砂六君子汤
- 金不换正气散
- 清咽利膈汤
- 刺少商穴法
- 承气汤
- 人参固本丸
- 消毒犀角饮子
- 解毒防风汤
- 砭法
- 萆汤
- 双解散
- 八正散
- 导水丸
- 托里当归汤
- 加减龙胆泻肝汤
- 胃苓散
- 当归郁李仁汤
- 秦艽防风汤
- 加味四君子汤
- 除湿和血汤
- 槐花散
- 参苓白术散
- 小乌沉汤
- 枳壳散
- 芎归汤
- 如神千金方
- 水澄膏
- 枯药
- 连翘饮子
- 复元通气散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