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人生而病癫疾者,安所得之?岐伯对曰∶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数有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疾。刺诸分,其脉尤寒者,以针补之。(《素问》云∶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曰∶有病狂怒者,此病安生?曰∶生于阳也。曰∶阳何以使人狂也?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大疾,此其候也。曰∶治之奈何?曰∶衰(《素问》作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气长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人服以生铁落为后饮。夫生铁落者,下气候也(《素问》候作疾)。癫疾,脉搏大滑,久自已;脉小坚急,死不治。(一作脉沉小急实死不治,小牢急亦不可治)癫疾,脉虚可治,实则死。厥成为癫疾。贯疽(《素问》作黄胆),暴病厥,癫疾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直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太阴,血变而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以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一本作左),右强者攻其左(一本作右),血变而止。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即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三十壮。穷骨者尾 也。骨癫疾者,颔齿诸俞分肉皆满,而骨倨强直,汗出烦闷,呕多涎沫,气下泄,不治。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侠项太阳,又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俞。呕多涎沫,气下泄不治。筋癫疾者,身卷挛急,脉大,刺项大经之大杼,呕多涎沫,气下泄不治。狂之始生,先自悲也,善忘善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先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阴、太阳。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舌下少阴,视脉之盛者皆取之,不盛者释之。狂,善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阴、太阳。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足太阳及头两颔。狂,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阳明、太阳,后取手太阴、阳明、太阳。
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立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 骨二十壮。 骨者,尾屈也。
癫疾呕沫,神庭及兑端、承浆主之。其不呕沫,本神及百会、后顶、玉枕、天冲、大杼、曲骨、尺泽、阳溪、外丘、当上脘傍五分,通谷、金门、承筋、合阳主之,委中下二寸为合阳。癫疾,上星主之,先取噫嘻,后取天牖、风池。癫疾呕沫,暂起僵仆,恶见风寒,面赤肿,囟会主之。癫疾狂走,螈 摇头,口 戾颈强,强间主之。癫疾螈 狂走,颈项痛,后顶主之。后顶,顶后一寸五分。癫疾,骨酸,眩,狂,螈 口噤羊鸣,(《千金》作喉鸣),刺脑户。狂易多言不休,及狂走欲自杀,及目妄见,刺风府。癫疾僵仆,目妄见,恍惚不乐,狂走螈 ,络却主之。癫疾大瘦,脑空主之。癫疾僵仆,疟,完骨及风池主之。癫疾互引,天柱主之。癫疾,怒欲杀人(《千金》又云∶螈 身热狂走谵语见鬼),身柱主之。狂走癫疾,脊急强,目转上插,筋俞主之。癫疾发如狂走者,风,时振寒,不得言,得寒益甚,身热狂走,欲自杀,目反妄见,螈 泣出,死不知人,肺俞主之。癫疾,膈俞及肝俞主之。癫疾互引,水沟及龈交主之。癫疾,狂螈 眩仆,阴,候手足变血而止。狂癫疾,吐舌,太乙及滑肉门主之。太息善悲,少腹有热,欲走,日月主之。狂易,鱼际及合谷、腕骨、支正、少海、昆仑主之。狂言,太渊主之。心悬如饥状,善耳鸣,口僻颊肿,实则聋龋,后痹不能言,齿痛,鼻鼽衄,虚则痹,鬲俞、偏历主之。癫疾,吐舌鼓颔,狂言见鬼,温留主之。在腕后五寸。目不明,腕急,身热惊狂, 痿痹,螈 ,曲池主之。癫疾吐舌,曲池主之。狂疾,腋门主之,又侠溪、丘墟、光明主之。
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痹,中渚主之。热病汗不出,互引,颈嗌外肿,肩臂酸重,胁腋急痛,不举,痂疥,项不可顾,支沟主之。癫疾,吐血沫出,羊鸣戾颈,天井主之,在肘后。热病汗不出,狂,互引,癫疾,前谷主之。狂,互引,癫疾数发,后溪主之。狂,癫疾,阳谷及筑宾、胸背痛,行间主之。痿厥癫疾洞泄,然谷主之。狂仆,温留主之。狂癫,阴谷主之。癫疾,发寒热,欠,烦满,悲泣出,解溪主之。狂,妄走善欠,巨虚、上廉主之。狂,易见鬼与火,痛从内 始,复下半寸,各三 ,左取右,右取左。寒厥癫疾,噤 螈 惊狂阳交主之。癫疾,狂,妄行,振寒,京骨主之。身痛,狂,善行,癫疾,束骨主之,补诸阳。癫疾,僵仆,转筋,仆参主之。癫疾,目KT KT ,鼽衄,昆仑主之。癫狂疾,体痛,飞扬主之。癫疾反折,委中主之。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公孙及井俞。实则肠中切痛,厥,头面肿起,烦心,狂多饮,虚则鼓浊,腹中气大滞,热痛不嗜卧,霍乱,公孙主之。
- 皇甫序
- 序例
- 卷一
- 精神五脏论第一
- 五脏变第二
-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
- 五脏六腑官第四
-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
- 十二原第六
- 十二经水第七
- 四海第八
-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
- 营气第十
- 营卫三焦第十一
-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 津液五别第十三
- 奇邪血络第十四
- 五色第十五
- 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
- 卷二
-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
-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
- 奇经八脉第二
- 脉度第三
- 十二经标本第四
- 经脉根结第五
- 经筋第六
-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
- 卷三诸穴(总计六百五十四穴。单四十八穴,双三百零八穴。)
- 头直鼻中发际傍行至头维凡七穴第一
-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
- 头直侠督脉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
-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四
- 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
- 头自发际中央傍行凡五穴第六
-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至脊凡十一穴第七
- 背自第一椎两傍侠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
- 背自第二椎两傍侠脊各三寸行至二十一椎下两傍侠脊凡二十六穴第九#
- 面凡二十九穴第十
-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
-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
- 肩凡二十八穴第十三
- 胸自天突循任脉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
- 胸自输府侠任脉两傍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
- 胸自气户侠输府两傍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
- 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第十七
- 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
- 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第十九
- 腹自幽门挟巨阙两傍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一穴第二十
- 腹自不容侠幽门两傍各一寸五分至气冲凡二十三穴第二十一
- 腹自期门上直两乳侠不容两傍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第二十二
- 腹自章门下行至居凡十二穴第二十三
- 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四
-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五
- 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六
- 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
-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第二十八
- 手太阳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
- 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
-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
- 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
-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
-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
- 足太阳及股并阳跷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
- 卷四
- 经脉第一(上)
- 经脉第一(中)
- 经脉第一(下)
- 病形脉诊第二(上)
- 病形脉诊第二(下)
- 三部九候第三
- 卷五
- 针灸禁忌第一(上)
- 针灸禁忌第一(下)
-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
- 缪刺第三
- 针道第四
- 针道终始第五
-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
- 卷六
- 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
- 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
- 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
-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第四
- 四时贼风邪气大论第五
- 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
- 阴阳大论第七
- 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
-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
- 五脏传病大论第十
- 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痛大论第十一
- 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
- 卷七
-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
-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
-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
-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
-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
- 太阳中风感于寒湿发第四
- 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
- 卷八
-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上)
-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下)
- 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
- 五脏六腑胀第三
- 水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第四
- 肾风发风水面肿第五
- 卷九
- 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
-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第二
-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上气第三
-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第四
- 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恐太息口苦不乐及惊第五
- 脾受病发四肢不用第六
-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
- 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
- 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
- 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
- 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疝遗溺癃第十一
- 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肛第十二
- 卷十
- 阴受病发痹第一(上)
-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
- 阳受病发风第二(上)
- 阳受病发风第二(下)
- 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
- 热在五脏发痿第四
- 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动发肩背痛肩前皆痛肩似拔第五
- 水浆不消发饮第六
- 卷十一
- 胸中寒发脉代第一
- 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
- 阳脉下坠阴脉上争发尸厥第三
- 气乱于肠胃发霍乱吐下第四
- 足太阴厥脉病发溏泄下痢第五
- 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
-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第七
- 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八
-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上)
-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下)
- 卷十二
- 欠哕唏振寒噫嚏泣出太息HT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一
-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第二
-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第三
-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
- 手太阳少阳脉动发耳病第五
- 手足阳明脉动发口齿病第六
- 血溢发衄第七(鼻鼽息肉着附)
- 手足阳明少阳脉动发喉痹咽痛第八
-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
- 妇人杂病第十
- 小儿杂病第十一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