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单有双,有连珠,多因酒色过度,郁结而生。初起,一日疼,二日红肿,三日有形。
如有细白星者,若发寒热,即飞蛾之凶症也。四日凶势定,治之,四五日可愈。其症生于喉旁,左属心,右属肺。又云∶在右者为喉,肺病,因气而得。在左者为咽,胃病,因食热毒而生。一边者单,二边者双,二星上下相连,状如缠袋,又如蚕茧子样者,为连珠,单者轻双者重,连珠者更重,发寒热者凶。若伤寒后,患蛾及闭者,不治。又有急者,旦发暮死。又有慢蛾风,四五日可治。又血蛾,用银针挑破血泡,即愈。【谔按∶甲寅秋,张兰章夫人,痰凝气滞,木郁不达,近感风邪,包裹里热,蕴而不化,咽喉偏右白腐头痛,咳而无痰,单乳蛾之凶症也。脉细弦,苔白,用宣肺疏气化痰清热法,炒荆芥、桑叶、杭菊、杏仁、连翘、象贝母、广郁金、制香附、黑山栀、朱赤苓、生决明、蛤壳、白蒺藜、薄荷叶、玉桔梗为方,外吹,用师授中白散、柳华散,合冰梅丹,一剂霍然,(中白散诸方,另载于增录一束内】
目录
- 张序
- 俞序
- 凡例
- 卷上
- 诊法
- 诊喉症当辨内外二因
- 论脉之部位及其现状
- 论舌之部位及其所属
- 辨症
- 咽喉症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及其治法论
- 论缠喉风不宜过用涤痰
- 类证
- (一)乳蛾
- (二)喉菌
- (三)蚁毒
- (四)喉癣
- (五)塞喉风
- (六)喉痈
- (七)HT舌喉痈
- (八)缠喉风
- (九)喉刺
- (十)酒毒喉痹
- (十一)喉瘤
- (十二)喉肉球
- (十三)心出气
- (十四)喉百叶
- (十五)牙槽风
- (十六)牙漏
- (十七)牙HT
- (十八)牙宣
- (十九)牙痈
- (二十)牙菌
- (二十一)穿牙疔毒
- (二十二)走马疳
- (二十三)小儿走马疳
- (二十四)崩砂口疳风
- (二十五)舌痈
- (二十六)重舌
- (二十七)蝉舌
- (二十八)连珠口疳风
- (二十九)木舌
- (三十)蛾口
- (三十一)马牙
- (三十二)悬痈
- (三十三)松子风
- (三十四)结毒
- (三十五)紫舌胀
- (三十六)舌菌
- (三十七)帝中喉风
- (三十八)颊痈
- (三十九)蜂子毒
- (四十)面痈
- (四十一)托腮痈
- 治法
- 药例
- 总论
- 卷下
- 医方论上
- (一)甘遂散
- (二)阴阳散
- (三)连砂散
- (四)散坚方
- (五)去腐方
- (六)钟乳石散
- (七)柳仙散
- (八)蝼蛄散
- (九)琥珀散
- (十)喉癣方
- (十一)蚀鼻方
- (十二)代针散
- (十三)珍珠散
- (十四)麝香散
- (十五)开关散
- (十六)熏鼻方
- (十七)胜烟筒
- (十八)山甲散
- (十九)珠黄散
- (二十)消标散
- (二十一)青灵丹
- (二十二)紫雪丹
- (二十三)砂散
- (二十四)固齿白玉膏
- (二十五)拔疔散
- (二十六)小蓟散
- (二十七)牢牙散
- (二十八)加味硝黄散
- (二十九)七味僵蚕散
- (三十)八味薄荷散
- (三十一)铜绿散
- (三十二)加味铜绿散
- (三十三)红枣散
- (三十四)地骨皮散
- (三十五)白田螺散
- (三十六)人中白散
- (三十七)抹口方
- (三十八)牛黄益金散
- (三十九)玉钥匙
- (四十)喉癣神方
- (四十一)喉风急救神方
- (四十二)冰硼散
- (四十三)烂喉痧方
- (四十四)三黄散
- (四十五)又方
- (四十六)熊胆冰黄散
- (四十七)柳黄散
- 医方论下
- (一)上清丸
- (二)噙化丸
- (三)百草膏
- (四)内托护心散
- (五)又方
- (六)清肺饮
- (七)犀角地黄汤
- (八)导赤散
- (九)四物汤
- (十)六一散
- (十一)蜜煎导法
- (十二)泻黄散
- (十三)钱乙泻黄散
- (十四)清咽太平丸
- (十五)甘露饮
- (十六)黄连解毒汤
- (十七)凉膈散
- (十八)清胃散
- (十九)泻白散
- (二十)凉肺汤
- (二十一)消毒犀角饮
- (二十二)玉液上清丸
- (二十三)清咽诃子丸
- (二十四)柏母丸
- (二十五)柏花丸
- (二十六)除疮落菌膏
- (二十七)利膈汤
- (二十八)玉屑无忧散
- (二十九)加味射干汤
- (三十)滋阴消痹汤
- (三十一)清肺散火汤
- (三十二)滋水开阴汤
- 制药
- (一)制玉丹法
- (二)制黑鱼胆法
- (三)制灯草灰法
- (四)制巴豆法
- (五)制蜒蚰梅法
- (六)制琥珀法
- (七)制指甲法
- (八)制砂法
- (九)制蝼蛄法
- (十)制炼盐法
- 附录验方
- 王梦隐青龙白虎汤
- 王跋
- 张跋
- 增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