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氏久吾曰∶麻疹形如麻痘,疹形如豆,皆象其形而名之也。麻痘俱胎毒。而痘出五脏,脏属阴,阴主闭藏,其毒深而难散;麻出六腑,腑属阳,阳主发泄,其毒浅而易散。脏阴多虚寒,故痘可温补;腑阳多实热,故麻宜解散。然麻虽属腑,而其热毒之气上蒸于肺,肺主皮毛,实受其毒。是以发热之初虽似伤寒,而肺家见证独多,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泡肿,眼泪汪汪,面肿腮赤,是也。治之之法惟在宣发其毒,以尽出之于外。虽红肿之甚,状如漆疮,亦不足虑,以其既发于外,即可免乎内攻,不若痘家之必顾其收结也。此证若调治得法十可十全,而调治失宜则杀人易如反掌。盖麻疹有所大忌,病家犯其所忌则至于杀人,医家犯其所忌亦至于杀人也。其所忌不同,同忌闭塞,其毒不得发泄也。今先标四大忌于前,令人勿犯,然后制方于后。
【忌荤腥生冷风寒】
出麻疹时大忌食荤腥,食生冷,冒犯风寒,皆能使皮肤闭塞,毒瓦斯抑郁而内攻也。
【忌骤用寒凉】
初发热时最忌骤用寒凉以冰毒,使毒邪抑遏不得出,则成内攻之患。而昔人谓天气喧热宜用辛凉发之,如黄连解毒汤之类,不知天时暑热之气,岂寒凉之药所能解,今骤用寒凉恐不足以解外热,而适足以阻内热,使不得出也。曾见有一宦家艰子息,得一男甫一岁,出麻发热,麻未见形而发搐,医误认为急惊,而用凉药攻之,遂令麻毒隐隐在皮下不出,后医以滋阴为主,而用四物等药亦不能救,烦闷声哑至旬日而死,此可以知凉药冰毒之害矣,今因天热而骤用寒凉岂理也哉。
【忌多用辛热】
初发热时最忌多用辛热,以助毒,如桂枝麻黄羌活之类,能使毒壅蔽而不得出,亦致内攻之患。而昔大谓天气大寒宜用辛热,如桂枝汤之类发之,不知天气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谨避风寒可也,且天气虽寒而人身之热毒未必减也,而多用辛热岂理也哉。
【忌误用补涩】
麻出之时多有自利不止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殊无妨害。如泄利过甚,则以加味四苓散与之,切忌用参术诃蔻补涩之药,重则令腹胀喘满而不可救,轻则变为休息痢缠绵不已也。戒之戒之。
加味四苓散 木猪苓 木通(各八分) 泽泻 赤茯苓(各七分) 车前子(略炒) 川黄连 黄芩(俱干炒) 牛蒡子(拣净炒香研碎,各五分) 灯心(一团。同煎,食前服,初发热欲出未出时宜用。)
宣毒发表汤 升麻 白粉葛(各八分) 防风(去芦) 桔梗(各五分) 荆芥穗 薄荷 甘草(各三分) 牛蒡子(炒香研细) 连翘(去心蒂研碎) 前胡 枳壳(麸炒) 木通 淡竹叶(各六分) 天气大热加黄芩(炒,八分)大寒加麻黄(八分炙),麻已出而红肿太甚宜用。
化毒清表汤 牛蒡子(炒香研碎) 连翘 天花粉 地骨皮 川黄连 黄芩 山栀(炒)知母 干葛 元参(各八分) 桔梗 前胡 木通(各六分) 甘草 薄荷 防风(各三分),口渴加麦冬(去心,一钱) 白石膏( 研,三钱) 大便涩加酒炒大黄(一钱二分),有毒瓦斯流注而成痢者宜用。
清热导滞汤 川连 条芩 白芍 炒枳壳山楂肉(各一钱) 浓朴(去皮姜汁炒) 青皮 槟榔(各六分) 当归 甘草 牛蒡子 连翘(各五分) 红多者加红花(三分) 地榆炭(五分) 秘涩甚者加酒炒大黄(一钱二分)
纸捻照法
用学书竹纸或烧钱草纸烘干作捻子,如小指大,蘸清油于灯上,往来熏炽,令纸条无泡,不瀑 ,又饱蘸油略熏炽,令油无泡即点捻子,将患者房内窗门闭,令黑暗,看其左颧有何色点,右颧有何色点,中庭有何色点,观两颧,宜以捻子在两耳边及鼻边平照;观中庭,宜以捻子在两目角边平照,看其皮中,历历可指,是赤是紫是点是块晓然明白。若是麻疹则浮于皮外肉内无根,若是痘疮根在肉内极深。若以捻子当颧及中庭正照则黯而不见,捻子有灰即掐去,令光明朗。如此照之,病情在内者可以预见,若以天日之光观之亦不见矣。
- 引言
- 卷一御纂《医宗金鉴》疹门心法要诀
- 疹原
- 麻疹轻重
- 麻疹主治大法
- 麻疹未出证治
- 麻疹见形证治
- 麻疹收没证治
- 身热不退
- 烦渴
- 谵妄
- 喘急
- 咳嗽
- 喉痛
- 失音
- 呕吐
- 泻泄
- 痢疾
- 腹痛
- 衄血
- 瘙疹
- 盖痘疹
- 瘾疹
- 附司天掌诀歌
- 《专治麻痧》述古编叙
- 卷二
-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 小儿脉法
- 面部证
- 目部证
- 五脏虚实寒热
- 五脏疮疹证治
- 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 序
- 自序
- 总论
- 药方
- 附阎氏方
- 后序
- 朱氏翼中《类证活人书》
- 许白沙先生论小儿病脉
- 郭白云先生论痘疹三不宜
- 王海藏先生论痘疹出不快
- 卷三
- 缪氏《广笔记幼科》
- 痧疹论并治法
- 痧疹续论
- 缪氏《本草经疏》
- 聂氏《活幼心法》
- 麻疹避忌(附)
- 翁氏《痘疹金镜绿》(许宣治注释)
- 麻疹附余
- 麻疹辩疑赋
- 麻疹轻重不治要诀
- 朱氏《痘疹传心录》
- 疹
- 附治验
- 附妇人出疹治验
- 附治验
- 附治验
- 秦氏《痘疹折衷》
- 痧疹总论
- 痧疹发热证治
- 疹子不出证治
- 疹子出见证治
- 疹子出后证治
- 疹子不治证
- 疹子轻重不治证
- 张氏《痘疹诠》
- 麻疹述原
- 名义
- 疹逆顺
- 疹脉
- 疹证
- 疹期
- 麻疹初热
- 疹出没
- 疹形色
- 疹涕
- 疹吉凶
- 总论治法
- 疹禁忌
- 疹喘嗽
- 疹吐泻
- 疹饮食
- 疹饮水
- 疹渴
- 疹汗衄
- 疹躁妄狂乱
- 疹咽痛
- 疹唇口疮
- 疹腹痛
- 疹后诸证
- 附麻疹
- 水痘
- 周氏《慎斋遗书》
- 吴氏《温疫论》
- 费氏《救偏琐言》
- 怀娠出疹治验
- 卷四
- 许氏橡村《痘疹诀》
- 麻疹要略
- 麻后余义
- 许氏《怡堂散记》
- 风痰(七条)
- 怡堂散记续编
- 麻证续言
- 陈氏《幼幼集成》
- 万氏痘麻
- 陈氏飞霞删润万氏原本
- 麻疹证治
- 夏氏《幼科铁镜》
- 麻证
- 朱氏《痘疹定论》
- 麻疹
- 出疹家有四大忌
- 医疹家有三大忌
- 张氏《侣山堂类辨》
- 疹论(古名疹今名)
- 阎氏《胎产心法》
- 妊娠麻疹论
- 强氏《痘疹宝筏》
- 麻疹论
- 卷五
- 汪氏《医林纂要·麻疹部》
- 叶氏《幼科要略》
- 看三关法
- 附案
- 李氏《烂喉痧论》
- 吴医汇讲
- 祖氏鸿范《烂喉丹痧治宜论》
- 屠氏疏村《论白》
- 陆氏《世补斋医书》
- 丹痧斑疹辨
- 附不谢方
- 附案
- 顾氏《丹痧经验阐解》
- 总论
- 论证治
- 经验方
- 卷六
- 谢氏《蕙庭良方集腋合璧》
- 王氏沧洲《古方选注》
- 柯氏韵怕《名医方论》
- 程氏云鹏《慈幼筏》
- 喻氏《解后须知》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