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证头痛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范中林 644字
黄××,女,34岁。成都市某商店职工。
【病史】1970年以来,经常患头痛、眩晕、干呕,甚则晕倒,经数家医院皆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初诊】1972年1月来诊。头顶痛甚,干呕,吐涎沫;眩晕时,天旋地转,如坐舟中;四肢无力,手足清凉。面色萎白无华,舌淡润少苔,脉微细。此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病属厥阴寒逆头痛眩晕。法宜暖肝温胃,通阳降浊,以吴茱萸汤主之。
处方
吴茱萸10克 潞党参20克 生姜30克 红枣30克 四剂
【辨证】在《伤寒论》中,吴茱萸汤主治病证有三条:一属阳明之胃家虚寒;二属少阴吐利;三属厥阴寒证。其共同之点,皆有呕吐这一主证。阳明虚寒食谷欲呕;少阴吐利;厥阴干呕吐涎沫,其病机之共性,皆为中虚气逆,浊阴上犯。
但本例厥阴干呕吐涎沫,还有头痛一证,此乃病属厥阴经之显著特征。其所以成为特征,一是因为厥阴受邪,循经气而上逆巅顶,故头痛,且其部位常在头顶。二是厥阴受寒,肝木横逆,寒邪挟浊阴之气上逆而犯胃土,以致中气虚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清阳不足,干呕气逆上冲则头痛;其眩晕,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所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总其要,厥阴肝寒为本,阳明胃寒为标,病属厥阴寒证。
【二诊】上方服四剂,呕吐止。头痛,眩晕,明显减轻。但仍眩晕,其所以眩晕者,因其病在肝,而其根在肾。宜继进温补脾肾之剂,以理中汤加味缓缓
服之。
处方
潞党参20克 炒白术18克 炙甘草15克 干姜30克 制附片30克(久煎) 茯苓15克 上肉桂10克 (研末冲服)
服二十余剂,诸恙悉安。1979年7月追访,自从痊愈以来,再未重犯,始终坚持全勤。
【按语】本例厥阴头痛眩晕之证,与美尼尔氏综合症相似。其病因现代医学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根据辨证,多属肝肾。
《灵枢·海论篇》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亦即此理。邪入厥阴,从阴化者居多,常见干呕,吐涎。其标在胃寒,其病在肝寒,其根在肾寒,故先后投以燠土、暖肝、温肾之剂,病祛根除而晕痛皆止。
- 太阳证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 太阳证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 太阳证咳嗽
- 支气管扩张
- 急性肺炎
- 太阳证哮喘
- 太阳证刚痉(临产麻疹)
- 太阳证柔痉
- 太阳证风湿
- 太阳证历节病(风湿性关节炎)
- 太阳证风寒湿痹
- 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周期性麻痹
- 太阳证水疝
- 阳明证呕吐(食管癌待查)
- 阳明证高热痿蹙
- 阳明证臌胀
- 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 太阳阳明证结胸
- 少阳证发热
- 少阳证癫狂
-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 太阳少阳证腰痛
- 太阴证视歧(复视、双目动脉硬化性网膜病变)
- 太阴证痰咳(慢性支气管炎)
- 太阴证寒呃(胃神经官能症)
- 太阴证胃脘痛
- 太阴证水肿
- 太阴证泄泻(慢性肠炎)
- 太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 太阴少阴证睑废(重症肌无力眼肌型)
- 太阴少阴证痉病
- 太阴少阴证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并发失血性贫血症)
- 太阴少阴证嘴眼畸形
- 太阴少阴证虚劳(脑血管硬化、美尼尔氏综合症)
- 太阳少阴证头痛
- 太阳少阴证胸痹
- 太阳少阴证瘿病(甲状腺左叶囊肿)
- 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慢性气管炎、肠炎、尿道萎缩)
- 太阳少阴证鼻衄
- 少阴证鼻衄
- 少阴证头痛
- 少阴证哮喘
-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 支气管哮喘
- 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
- 少阴证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 少阴证喉痹
- 慢性喉炎、瘜肉
- 慢性咽炎
- 少阴证舌强
- 少阴证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少阴证虚损
- 少阴证偏枯(脑血管意外)
- 少阴证气厥
- 少阴证寒厥
- 少阴证真寒假热(高热)
- 少阴证下利虚脱(正伤寒)
- 少阴证淋病
- 少阴证经闭
- 少阴证不孕
- 少阴证胎黄
- 厥阴证头痛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
- 厥阴证肠游(急性痢疾)
- 厥阴证骨痹
- 厥阴证寒痹(坐骨神经痛)
- 后记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