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属血、白属气、主治燥湿为先。)
带、漏、俱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宜升。无人知此。肥人多是湿痰。
海石 半夏 南星 苍术 川芎 椿皮 黄柏
瘦人带病少,如有带者,是热也。
黄柏 滑石 川芎 椿皮 海石
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气;下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仍用丸子(一本作瓦龙子)。
又云∶赤白带皆属于热,出于大肠小肠之分。
一方∶黄荆子炒焦为末,米饮汤下,治白带;亦治心痛。
罗先生治法∶或十枣汤、或神 丸、或玉烛散、皆可用,不可峻攻。实者可用此法,虚则不宜。
血虚者,加减四物汤。
气虚者,以参术陈皮间与之。
湿甚者,用固肠丸。
相火动者,于诸药中少加炒柏。
滑者,加龙骨、赤石脂。
滞者,加葵花。性燥者,加黄连。
寒月少入姜附。临机应变,必须断浓味。
良姜 芍药 黄柏(二钱,各烧灰) 入椿树皮末(一两半)
上为末,粥为丸。每服三四十丸。
痰气带下者∶
苍术 香附 滑石 蛤粉 半夏 茯苓
妇人上有头风、鼻涕,下有白带。
南星 苍术 黄柏(炒焦) 滑石 半夏 川芎 辛夷 牡蛎粉(炒) 茯苓
白带并痛风∶
半夏 茯苓 川芎 陈皮 甘草 苍术(炒浸) 南星 牛膝 黄柏(酒浸,晒干炒)
目录
- 卷第一
- 中风
- 六郁
- 癞
- 寒
- 伤寒
- 暑
- 注夏
- 暑风
- 湿
- 内伤
- 火
- 伤风
- 发斑
- 疹
- 温病
- 疟
- 咳嗽
- 痰
- 喘
- 哮
- 痢
- 禁口痢
- 泄泻
- 脾泄
- 霍乱
- 干霍乱
- 呕吐
- 恶心
- 翻胃
- 伤食
- 痞
- 嗳气
- 吞酸
- 嘈杂
- 五疸
- 消渴泄泻
- 水肿
- 鼓胀
- 自汗
- 盗汗
- 吃逆
- 头风
- 头痛
- 头眩
- 眩晕
- 眉棱痛
- 耳聋
- 卷第二
- 心痛
- 腰痛
- 胁痛
- 腹痛
- 痛风
- 劳瘵
- 咳血
- 呕血
- 咯血
- 衄血
- 溺血
- 下血
- 肠风
- 梦遗
- 精滑
- 浊
- 淋
- 小便不通
- 关格
- 小便不禁
- 痫
- 健忘
- 怔忡
- 惊悸
- ??
- 血块
- 吐虫
- 瘕
- 疝
- 脚气
- 痿
- 发热
- 阳虚恶寒
- 手心热
- 手麻
- 手木
- 厥
- 面寒面热
- 喉痹
- 缠喉风
- 咽喉生疮
- 口疮
- 酒鼻
- 肺痈
- 肺痿
- 天疮
- 漏疮
- 痔漏
- 肠痈
- 结核
- 脱肛
- 卷之三妇人科
- 经水
- 血崩
- 带下赤白
- 子嗣
- 产前胎动
- 恶阻
- 束胎
- 安胎
- 胎漏
- 子肿
- 难产
- 催生方
- 产后血晕
- 产后补虚
- 消血块
- 泄
- 恶露不尽
- 中风
- 发热恶寒
- 卷之三小儿科
- 吐泻黄胆
- 急慢惊风
- 疳病
- 痘疮
- 腹胀
- 夜啼
- 口糜
- 脱囊肿大
- 脱肛
- 木舌
- 瘾疹
- 咯红
- 吃泥
- 痢疾食积
- 解颅
- 蛔虫
- 口噤
- 风痰
- 癞头
- 赤瘤
- 鼻赤
- 附录
- 一、火岂君相五志俱有论
- 二、气属阳动作火论
- 三、血属阴难成易亏论
- 四、滞下辩论
- 五、三消之疾燥热胜阴
- 六、泄泻从湿治有多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